吃完蝦子殼別丟掉,留著它可提煉取代塑膠包裝生鮮食品。《NBC》新聞網報導,西班牙研究人員將蝦殼回收,並將提煉出的「殼聚醣」製成有助食物保鮮的噴霧、包裝等。化工學者科羅德拉卡巴認為,以有機方式製造出的包裝材...
中國再度出手防空汙!中國司法機關7日表示,執政當局將賦予非營利組織(NGO)、環保團體對污染者提起訴訟的權力,並將減低訴訟費用。但中國當局在過去常對NGO採取高壓管制,此舉是否能有效遏止汙染現象,仍有待觀...
全球暖化將在本世紀末達到高峰!研究人員指出,2014年幾乎確定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熱的年份,且加速全球暖化的「太平洋十年濤動(PDO)」暖相位期,新週期恐已開始。美國海洋暨大氣管理局及諸氣象機構都認為,今年...
面對劇烈氣候變遷的威脅,護林在各國間具有強烈共識與成效,哥斯大黎加再生林重新覆蓋了國土一半以上面積,巴西伐木速度也大幅減緩。另外,雖印尼伐木依舊嚴重,但新政府與跨國企業願意承諾改變現狀。 被形容成「...
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伊朗和伊拉克邊境被視為全球一級戰區,但近日卻發現紀錄數量最少、最珍稀的物種之一「波斯豹」出現在兩伊間的地雷區。因為兩伊邊境為軍事重地,人煙稀少,形成了自然的非官方保留區,成為波斯豹僅存...
芬蘭大地變熱了。芬蘭科學家指出,166年以來,暖化已讓當地的平均溫度上升攝氏2度,相當於是全球的2倍,連當地傳說聖誕老人住處的拉布蘭,降雪量也開始銳減,如果暖化繼續,往後白色聖誕節景象可能落空。 東...
隨洋流漂動的巨量塑膠垃圾,已形成「島嶼」並嚴重破壞生態。《衛報》報導,約有5兆的塑膠垃圾充斥在全球的海洋中,並進入洋流系統,時常被生物吃下肚。研究人員認為,海洋中的塑膠垃圾透過食物鏈,最終仍會成為人類的盤...
氣候變遷恐造成糧食持續歉收。英國國家物理學會在《環境研究報告》指出,最新研究發現,氣候變遷預估會導致2050年全球糧食減產18%,解決之道只有投資灌溉系統或開發不同農地,才可有效降低農業損失。 該研...
「航空城將唱空城計!」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表示,急速減碳將成為全球的共識。課徵碳稅後,將會大幅改變人類的生活型態,石油價格將會上升,飛機的班次將會減少,桃園航空城的開發恐淪為土地炒作,政府應檢討交通建設...
全球珊瑚礁白化,恐面臨近20年最嚴重情況。美、澳珊瑚礁研究人員表示,受海水溫度變化愈趨極端的影響,已造成全球多處珊瑚礁群白化情況。以目前北太平洋白化現象推估,未來幾個月內全球各地珊瑚礁將面臨史無前例的死亡...
好設計能救地球!有「設計界諾貝爾獎」之稱的INDEX:Award,創辦人奇格(Kigge Hvid)在18日的記者會上就端出「生命吸管」、「隱形安全帽」等經典設計作品,強調設計是一段「思考社會需求」的過程...
積在海底的微型塑膠垃圾,遠多於海洋表面漂浮的!日前《英國皇家科學期刊》同針對塑膠在海底沉積情況進行研究,解開研究人員多年的疑問─微型塑膠垃圾去處,它們深埋在海底、沉積在泥沙中。研究人員擔憂,這些無法追蹤特...
「丹麥這種用設計來改變生活的概念,為我們帶來一些新思維!」環保署18日舉辦「台灣丹麥跨領域設計論壇」記者會,署長魏國彥與丹麥皇家設計組織INDEX執行長見面時,熱絡地用英文互動,希望將丹麥結合綠能的教育與...
地球將面臨下一場大滅絕!科學期刊《自然》最新一期研究指出,地球上的生物在未來幾世紀內會面臨大規模滅亡。相較於過去因自然因素導致的物種滅絕,下次滅絕會是因為人類濫捕、屯墾、氣候變遷等因素造成,將導致75%的...
「震」一髮而動全台,「首要原因在於環境破壞」,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解釋,地殼的溫度不斷上升,土壤的水氣、濕度卻一直降低,致使土地乾化大幅度增加,最直接受影響的是農業生產,同時也會影響地殼穩定。...
為防止沙漠化持續擴大,中國自1978年起實施「綠色長城」計畫,在北方大規模植樹以減少沙塵暴,儘管最初專家對成效意見分歧,但最新研究發現,30多年下來,這道綠色長城確實有效阻止沙漠前進。 《新科學人》...
未來的夏天將愈來愈熱!最近天氣寒冷,氣溫直直落。但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說,未來台灣夏天日子將愈來愈長,且溫度也會愈來愈高。由於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已突破400ppm大關,全球溫度已經呈現跳躍式上升...
「豪大雨是每個國家都要面對的可怕災難。」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表示,海洋溫度持續升高,蒸發過量的水氣到大氣層,海洋與大氣交互作用更加活躍並帶來極端氣候,全世界各地區將無一倖免。 隨著海洋溫...
超過190國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的談判,卻因為已開發國家不願意投注更多資金、開發中國家也不想承擔更多責任,加上碳排大國如中、美、印、歐盟互有攻防,導致談判少有進展;會前因為中、美兩國做出重大減碳承諾,所...
北宜直線鐵路恐再生變!台北市長柯文哲7日表示,與宜蘭縣長林聰賢傾向朝「最短的路線」規劃北宜直鐵,也就是直接切過翡翠水庫。環保署長魏國彥表示,除應避免翡翠水庫遭污染外,也應注意開發時的水源與地質問題,需待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