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劃法爭議再度在立法院爆發激烈爭辯,立法院14日三讀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明訂中央對地方一般性補助款,不得少於前一年度。另計畫型補助款補助比率,不得低於過去10年平均值。
缺少財源規劃
行政院長卓榮泰怒斥太誇張,因為依照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新台幣3兆350億元,政府已舉債3000億元,若再按上週立法院通過的財劃法,計劃型補助要再增加舉債2600億元。
這次修法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財源的規劃,中央政府如果要另外舉債2600億元發給地方政府。這將使得明年度中央政府的舉債金額,一舉突破「公債法」,舉債不得超過總預算加特別預算歲出15%的規定。舉債卻沒有財源的規劃,對國家財政安全定會亮起紅燈。
是否舉債無共識
國民黨團反駁指出,在新版《財劃法》完成後,行政院先統刪一般性補助款,還刪除多達2,416億元計畫型補助款,因此立院不得不讓各縣市政府被苛扣的款項能下放地方,明定一般性補助款、計畫型補助款的規定,才不會出現2025年縣市政府的計劃型補助有2,954億元,2026年卻被政院刪掉2,646億元、改為申請制的狀況。但是當預算這樣調整時,是不是涉及舉債卻缺少說明。
對於財政預算,朝野毫無共識,國民黨團進一步表示,政府應該全案退回重編。行政院則是強調,當前中央與地方已在審議總預算,若退回重編中央地方都會受到影響。接下來包括少子女化、4年千億治水、AI新十大建設等政策原本已納入明年度總預算,都將無法執行。在審查當中退回,實務上到底怎麼執行,會不會影響到明年的預算,朝野似乎忙著吵架,都忘記了實務面的執行問題。
副署成了魚死網破
如果行政院跟立法院都拒絕尋求共識,那撕破臉就是時間問題。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立委吳思瑤已經喊出,希望立法院長韓國瑜暫時不要送出法案,不然行政權不排除考慮後續是否副署等手段。
拒絕副署就是魚死網破的局面。主要是行政院長認定通過的法案,行政院不能接受就拒絕在總統公告後副署,以此阻止法令生效。如果國會反抗,那就應該對拒絕副署的院長提不信任案,行政院認定在野黨不行使倒閣權,就是不認為行政院不副署是違憲,以此來獲得憲法正當性。
但立院通 過案子,卻不能公告過關,這等於行政院可以審查立法院是否可以通過立法,將會從根本毀掉台灣的憲法治理基礎。
無制度就會崩潰
行政院的慎重,想必也是看出了問題的嚴重性。在野黨也該深思,如果連憲法都被破壞,到底台灣五權政府要怎麼運作?現在監察院考試院大半業務暫停,大法官會議因為提名人未通過,實質停擺,如果立法院通過的法案又被擋下,那已經變成無法可治的狀態,行政權也註定會遭到在野黨全面抵制,覆巢之下無完卵,這樣的結果等於拖全台灣下水。
但是當家的人就是得負責處理困難,是否能由政府派人與在野黨溝通,換取一定的共識?在野黨也不該一直堅持己見,是否能進一步說明財源如何獲得?還有尋找共識的機會?國家不能空轉,如果有的制度都只是為了制衡對方,那國家注定就會崩潰,因為民主建立的國家,居然因為民主崩潰,實在是台灣的一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