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捨離:放慢整理的節奏,100件清單跟著丟》

醒報編輯 2025/11/17 19:09 點閱 78 次

我們不是購物狂,也沒有囤積症,為什麼家裡東西那麼多?渴望清爽舒適的家,但一想到整理,就心煩拖延?暢銷書《慢老》作者黃惠如最新力作,溫柔同理現代人「斷捨離無能」的困境:捨不得、怕浪費、「萬一」還需要怎麼辦?延續「慢老」精神,當我們承認,無論如何就是會老,才不需要抗老。當我們誠實面對東西太多,允許自己捨不得、慢慢丟,捨離之路才開啟。

就像快速節食會快速復胖,閉著眼胡亂丟,不出三天就恢復原狀。整理不能一鼓作氣,重點是持續,慢慢整理、慢慢進步,漸漸成為一個能整理的人,居住空間、數位環境才能永保清爽舒適。整理就像一趟旅行,不用趕路,用自己的速度與方式,慢慢丟、習慣收,只要你願意,改變看得到,平靜等著你。

我回家了。這兩個月在印度恆河源頭、喜馬拉雅山腳下,晨起練瑜珈、傍晚冥想、每天吃素,過著從未想像過的生活。這段時間陪伴我的,是一個後背包和另一個隨身放手機、地圖、錢包等的小側背包。

一打開台北的家門,潮濕熱氣撲面而來,一眼看到的是一屋子東西,但這些東西自己並不需要,需要的都在肩上。

我不是購物狂,也沒有囤積症,我也不是唯一一位渴望更清爽、簡單生活的人。我常買收納整理書,但經常整理了又亂,也常為了專注寫稿,逃家去咖啡廳工作。

那麼亂的原因

大文豪托爾斯泰這段話是史上最著名的小說開場白之一:「幸福的家庭都很類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似乎也可以轉換成,整潔的家庭都很類似,雜亂的家庭各有各的雜亂原因。我家為什麼那麼亂,我需要找到原因。

靜下來細想,空間雜亂,因為東西太多。東西太多,因為心累,常用購物抒壓,無視空間早就不夠放。而雜物太多造成空間混亂,也讓內心更累,形成惡性循環。

收了又亂,並非我家太小,或是收納技巧太差,就是東西太多,導致東西沒有安身之處,只好四處流浪。其實,物品過量一直發出威脅訊號,但我視而不見,也許你也是。

形塑新的自己

這些「嗶、嗶、嗶」訊號就是煩。每次想到要整理就煩;衣櫃塞滿衣服,費神抽出一件又看到被壓的摺痕,覺得煩;碗盤多到要拿一個碟子,都要東挪西挪時,覺得煩;老是在找指甲刀的時候,覺得煩……

丟東西很難,很難面對罪惡感,因為物品往往不只是物品,還有關身分認同、情感牽扯,例如,怎能丟掉從小寫到大的日記本?還有浪費的感受。從小到大都被教導要惜物愛物,東西用到壞為止,有些東西還好好的,或是買的時候很貴,怎麼可以丟?

但你隱約知道,清除雜物這件事很重要,你不想老被混亂、分心、繁雜的感覺綁住,你在形塑新的自己。

允許自己捨不得

我先允許自己捨不得。衣櫃、書櫃旁,都放了「也許」箱,給自己猶豫的空間,一定時間後,確認可以放手,或放手其實沒差,才放手。

在放手的過程中,不光只是整理、丟或留下等問題,而是找到一個專屬於自己的不復亂系統,講「系統」太宏大,類似於自己才知道的方法、撇步,但其實和管理一家公司的系統類似。

而且轉換視角從「物品」到「空間」。看著桌上的物品往往一直掙扎哪些要丟、哪些要留,直到決策疲勞而放棄,但如果轉換視角,這個空間適合留下什麼,往往瞬間開朗。

重要的是人,是你自己,不是物品。「需要、有用、所愛」是決定是否留下物品的關鍵,不是閉著眼睛丟,在慢捨離的過程中,愈來愈清晰自己的價值觀。

一進一出原則

丟完了,並非結案。空間是日日使用的,還需要維護,不復亂系統將會幫助自己維護整理的成果。打個比方,水庫水量雖然已經平穩,但不能讓水庫持續進水,否則還是會爆量。

我運用了「一進一出原則」,當我想買一件東西,就要丟一樣東西,因此在每次購物時,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有其他東西可替代嗎?確定有地方放嗎?往往這些思慮,竟然能幫助我躲掉一眼心動的物品,告訴自己,欣賞也很好,不見得要擁有。

有人認為,整理沒用,總是會亂的,其實你會珍惜整潔的感受,想辦法不復亂;或是也有人認為丟東西是浪費,但結果往往是省錢,因為丟東西太痛苦了,往後購物時就會深思熟慮。

數位環境的困擾

在整理過程中,也如同旅行有時會迷路,希望有張地圖提供指引,這就是慢捨離如同檢查表般,提供馬上丟清單的原因。另外,和一般整理收納書不同的是,我還加入困擾我的數位環境。

透過研究、書寫、實踐,我也成功整理好了我的Email 信箱、電腦螢幕桌面、和數位照片,希望也能同步幫助你。

把物品視為身體的延伸,空間是自己更大的延伸,看著自己的東西和看著所住的空間,如同看著自己,如果空間有序,每一樣東西都是自己喜歡的、會用的、所愛的,會比較平靜,也比較快樂。

設定十五分鐘?

「嗨,我剛好在你家附近辦事,大概十五分鐘左右會到你家,你方便嗎?」

接到這樣的電話,若不是情敵或仇人,多數人都很難拒絕。但這時候便是如拍武俠片,將所有的雜物掃到桌子底下,或有輕功也想用飛的將髒衣服拿去臥室,藏在衣櫥或棉被裡,在電鈴響起前,撥撥頭髮、微笑開門。

在十五分鐘內徹底整理好你家,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有可能在十五分鐘依序逐漸讓家裡變得整潔。為什麼要設定十五分鐘?

可管理的任務

十五分鐘能避免拖延。韓國知名的整理顧問尹善玄認為,有空再大掃除的想法,只會讓自己不斷拖延,根本不需選定特定的日子整理,每天設定十五分鐘,只占一天的一%時間,不但實行容易,也比較能持之以恆。

整理應該變成日常習慣,不應該蠶食你難得的休息時間。例如難得的週末假期,就不用挪出半天、一天來整理,可以睡飽一點。而且,「沒有比沒完沒了的打掃更令人痛苦的,」沖幸子在所著的《德國流掃除術》裡說。

曾旅居德國、返回日本後開設清潔公司的她說,讓你討厭打掃的原因就是,永遠清不完,想起打掃就煩。沖幸子建議,絕對不要一次掃乾淨,每次打掃只選定一個區域就好,例如今天就只擦乾淨平面、明天整理玄關等。

把打掃變成一個可管理的任務,無痛地融入日常生活,不需要匆忙或緊張。以下有幾個方法幫助你,用十五分鐘讓整理更順暢。

用計時器

用手機設定十五分鐘,然後倒數,或是你想要輕快點,可以放音樂。我放過,大約四首歌的時間,重點是,時間到,一定要停止。用計時器可以幫助你專注,並只在規定時間內整理,這對拖延整理有奇效。

我依據這個方法用手機設定十五分鐘,而且一分鐘都不想超過,心裡想就算再怎麼討厭整理,只要忍耐十五分鐘好了。

第一天時,只有整理七分多鐘就去看手機,「原來才過七分鐘呀」。第二天、第三天情況好多了,整理到忘了時間。而且,小小的奇蹟發生了。因為每天十五分鐘其實已經將房間整理個大概,之後看到房間裡雜亂的地方就會順手收拾,順手的事就不是壓力,家裡需要整理的地方愈來愈少。

熱點分配整理任務

「我常用森林大火比喻,起火的熱點如果不即時處理,便會失控燒毀整座森林,」在二十多年前創建十五分鐘整理術的飛行女士(FlyLady)說,熱點也就是你走進一個房間首先看到的地方。

什麼是熱點?浴室是一個房間,但浴室裡的馬桶、洗手檯、淋浴間或浴缸都是熱點;廚房是一個房間,但流理檯、爐灶周遭、水槽都是熱點。用熱點分,除了能迅速將雜亂在蔓延成熊熊大火前撲滅,另外也能將整理工作分配成更小的任務,以便在十五分鐘內完成。

打掃擁抱不完美

有一句俗話說「頭過身就過」,先從最困難的開始,後面就會很輕鬆?因此一想到整理,你不會想從單腳的襪子、過期的藥品或鬆垮的T恤開始下手,而是直接挑戰魔王等級的儲藏櫃、抽屜或堆放成垃圾場的地方。

記住,永遠從最容易的地方動手,例如擦桌子,徹底完成一項任務後,才往下一步進行。十五分鐘你能刷馬桶,也可能把廚房水槽刷乾淨,但不可能把窗戶、紗窗都拆下洗淨,所以十五分鐘要排除較大的任務。

並請擁抱不完美。有時候十五分鐘很順利,馬上就看到效果,有時候覺得很難熬,放心好了,你是人,允許自己夠好就很好。任何巨大的改變都是從一小步開始,每天十五分鐘會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重要的是,你終於找到適合自己的整理習慣。(宇欽/輯)

《慢捨離:放慢整理的節奏,100件清單跟著丟》
作者:黃惠如
出版社:天下雜誌

其他書訊:
《知識變現!超效率閱讀》
作者:丁玥
出版社:高寶

雖然買了書,卻總是找不到時間讀,一本書讀了半年還沒讀完?明明讀了很多書,放下書本後卻想不起來自己看了什麼?覺得自己掌握了很多知識,但不知道應該如何轉換與應用?內容為王的新媒體時代,請升級知識複利系統。在有限的時間裡,找到最適合你的成長方式。

這本書是新媒體時代的閱讀提案,幫助你將閱讀效益最大化,知識內化馬上就能實際應用。閱讀是我們一生中最值得的一筆投資。知識複利系統將幫助你在有限時間內吸收最多知識,獲得新媒體時代最需要的自我成長力,加速能力升級,真正成為知識傳遞者與創造者。

《常備季節漬:省時省心,保鮮夾鏈袋的小量醃漬術》
作者:榎本美沙
出版社:邦聯文化

味道,是慢慢留下來的日常。春天的竹筍、夏天的梅子、秋天的蕈菇、冬天的白菜──本書教你用最簡單的方式,保留當令風味,做出「我的季節味」。日式醃梅、味噌、米糠醬菜等可以長期保存的「四季的手工醃製」,以及使用肉類或魚類製作的「每日醃漬料理」,都可以使用夾鏈袋輕鬆製作。

這是一本適合小家庭、一人份、零廚房經驗者的保存食入門指南。夾鏈袋讓食物醃漬充滿了便利性,除了能少量製作、調味均勻、乾淨衛生外,還能馬上密封保存,省卻熱水消毒等許多前置作業,也不會佔用冰箱空間,讓家庭烹飪更高效。請一起感受夾鏈袋手工醃製的美味魅力吧!

《邊畫邊解決的視覺化溝通術》
作者:尼古拉.葛羅
出版社:采實文化

法國首家視覺圖像溝通培訓課程創辦人尼古拉.葛羅,多年協助米其林、歐洲太空總署、世界經濟論壇等國際機構,以圖像引導方法化解跨部門、跨文化的溝通僵局,讓不同專業背景的團隊快速找到共識、推動決策,是歐洲視覺化溝通領域的權威專家。

本書完整收錄視覺化溝通的核心技巧與大量實戰範例,帶你從零開始掌握圖像詞彙、視覺模型與資訊布局原則,不只釐清問題、抓住重點,更能提升會議、企劃、溝通的效率,是你在職場上不可或缺的視覺化溝通大全!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