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國際媒體疑台論提升 台灣需正視現實

醒報編輯部 2025/11/16 13:49 點閱 222 次
高市早苗的言論沒有獲得美國的背書
高市早苗的言論沒有獲得美國的背書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曾經有一陣子,不斷對國內呼籲,不要有疑美論的相關想法或言論,沒想到短短不到一年,反而是美國對台灣內部懷疑、唱衰或是不滿的言論,越來越多,不論是知名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時代》(Time)跟華爾街日報等媒體,都有篇幅大小不等的文章,內容大多是對台灣不利。

台灣官方的回應幾乎是一成不變,國內的話就批評媒體是被認知作戰,但是CNN10月30日也刊載一篇報導指出,外交部長林佳龍於聯合國大會期間在紐約設宴時,原本預期會有多位美國政府高層官員出席,但他們最終並未現身(Multiple senior US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were expected to attend but they didn’t show up.),結果外交部一樣痛批。後來才發現打到美國主流媒體,又改口說不是針對媒體本身,而是是有心人士刻意製造假訊息。

各國疑台論提升

這就是台灣官方典型的吃硬不吃軟,如果平常台灣媒體是必須為自己的報導負責,為什麼換成美國的媒體就不需要負責?外交部還知道幫忙找藉口開脫。不敢得罪美國人,才是政府被人批評最厲害的部分,看看台灣花重金的武器遲遲不到貨,明明就說2027年要開戰,結果到現在武器都沒來,連準備時間都沒有,台灣到底要怎麼防衛?

沒想到國防部果然跳出來,強調一切都在規劃當中,還請國人不要破壞國軍士氣,報喜不報憂的軍隊,到底怎麼打仗?

台灣必須面對國際現實,當美國的主流專業雜誌、期刊跟媒體,不斷傳出對台灣質疑的報導,那台灣就應該省思,是不是的確我們在各個方面的確有未竟之功?例如說時代雜誌質疑台灣領導人魯莽,以台灣現在一意跟中國翻臉的態度,我們是否應該要踩個剎車,讓兩岸關係有和緩的機會?

韓媒《東亞日報》報導指出,台灣軍隊紀律鬆懈,武器裝備過時,部分武器還是二次世界大戰時美援武器。對此我們更應該思考,把大筆預算投入美國,卻換不到武器,那是否應該調整我國武器採購順序,優先換裝更加務實的武器。外國媒體有沒有可能被中國影響,當然有,但是如果用這種假設去封殺一切不利台灣的新聞,那台灣就等於斷了所有的建言之路,更會讓台灣無從判斷世界的真正情勢,誤以為世界真都站在台灣這一邊。

忌報喜不報憂

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不只是從政資歷豐富更是國內知名學者,他一再建言,希望政府公開與美國談判的條件,方便國人參與討論,尤其是許多美國的條件其實遠超過台灣負荷能力,更需要利用民氣以利對外談判。

但是十一月底要簽約了,國人對此還是一無所知,唯一看見的訊息還是美國媒體《Politico》的報導,指出美方可能希望台灣以3500億至5500億美元投資換取關稅協商。當國家不相信國人會一體為國之時,其實也是讓國人對國家越發不信任。

台灣不是甚麼天選之國,至今為止的發展都是全體國人披荊斬棘、一步一腳印換來的成果。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來對台灣立場發表了前所未有的強硬說法,她在國會公開表示「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的「存亡危機事態」(存立危機事態),並暗示在日本現行的「安全保障法制」下,日本或可判斷行使集體自衛權。或許許多國人聞言相當振奮,但是卻需要冷靜的判斷整體國際情勢。

國際情勢變化快速

首先,高市早苗的言論沒有獲得美國的背書,甚至被中國外交官嗆聲要砍頭這樣的誇張無理言論。沒想到川普總統被問及此事時,反而稱:「我們的盟友在貿易上剝削我們比中國還要嚴重。」其實就是避免直接抨擊中國。

另外在日本國內在野黨包括國民民主黨黨魁玉木雄一郎、前首相石破茂,都公開批評應該避免引發衝突的言論。台灣需要的不只是加速器,更需要剎車,才能避免台灣開過快翻車。

國際情勢變化快速,美國國內近來風向轉換得更快,台灣需要看得清楚看得遠才能做出正確判斷,一昧報喜不報憂,最後就是變成狼來了的下場,希望國內有識之士,一定要看清局勢,不要人云亦云,變成自爽為主的反射反應。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