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論法高來高去 似把民生拋腦後

呂翔禾 2025/11/12 17:09 點閱 231 次
朝野針對總預算、大法官各執其詞,但民眾對這些口水已經極度厭煩。(吳宗憲臉書)
朝野針對總預算、大法官各執其詞,但民眾對這些口水已經極度厭煩。(吳宗憲臉書)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特搞】為了總預算未編列軍警消預算,國民黨立委吳宗憲12日質詢卓榮泰時,批評卓榮泰在未被暫停處分或宣告違憲前,沒有執行立法院通過的法律,但卓榮泰反駁那是藍白違憲,且否決了兩次大法官提名,導致憲法法庭無法運作,才不能斷定斷定立法院某些「違憲」法律應否遵行。在民間團體與學者也各說各話下,僵局短期內恐難解,但總預算卡關,最終受害的卻是人民。

朝野質詢 火花四射

因在野猛攻行政院未依法編列提高軍人待遇、警消退休金等預算,藍委吳宗憲11日以服兵役、《稅捐稽徵法》為例,質疑若人民聲請釋憲,是否就不用服兵役跟繳稅?行政院長卓榮泰反擊在野封殺大法官人事案,黨意凌駕一切,並要求不要為政治目的置法律而不顧,兩人攻防不斷、各說各話。

其實兩人的對話可以看出雙方對總預算的基本矛盾:藍白認為行政院應該依法編列預算,否則就是違憲;但行政院認為相關預算沒有跟行政院徵詢支出,因此也算違憲。隨後卓榮泰又說,大法官無法進行暫時處分,是因為在野黨封殺大法官,但吳宗憲反駁,在野黨都有實質審查,是人選通不過檢驗。雙方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僵局。

各類議題多無共識

以大法官來說,東吳法律系特聘教授張嘉尹認為,大法官的憲法解釋功能不容癱瘓,若《憲訴法》規定導致大法官行使職權被封鎖或阻礙,大法官即不應受拘束;但政大法律系教授廖元豪強調,憲法法庭可以審查法律、做出裁判,但前提是程序要合法,如同民事庭法官不能不理《民事訴訟法》,大法官也必須遵循《憲法訴訟法》。由此可見,憲法法庭能否運作,法界也各執一詞。

更何況,包括大法官、NCC委員與中選會委員提名,也因為朝野分歧而沒有共識。可是大法官98%以上是處理人民案件,NCC也要負責媒體換照、通信審查與打詐等民生業務,中選會更關乎明年的選舉能否正常運作,這些都是人民的重要權益,卻因為政治的紛擾而受到損害。

勿再堅持己見

在人事權投票時,也有民進黨立委也否決了3位總統賴清德提名的人選;普發1萬原本行政院說違憲,結果卻又大轉彎要發;考試院投票上,民進黨也曾與民眾黨合作,通過院長周弘憲的提名。政治並非絕對的,若無法找到處理事情的真理,本來就要審時度勢,尋找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各執其詞、不願妥協,到頭來卻讓民眾成為冤大頭了。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