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心)談「身體診察」的重要

施壽全 / 醫師 2025/11/10 15:21 點閱 257 次

有些老輩大夫,經常批評後進醫師,診斷上太過仰賴貴重或新興儀器,沒把基本「病史詢問」與「身體診察」的功夫練好,是行醫上不正確的態度。

應注意身體徵兆

公平來說,現代的醫學教育,必然有基礎訓練,老一輩臨床上的實習對象,就是活生生的病人。科技進步,眾多大型醫院都設置臨床技能訓練中心,有許多「擬真」設備可以演練各種診治技術,當然也包括基本的身體診察。

不過,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學習的廣度與的深度因人而異。雖然基本功夫很重要,忽略「身體診察」呈現的徵兆,有時確實可能延誤診斷,但大多數時候,身體診察能掌握的病況其實頗為有限,往往疾病已進展至相當程度或甚至已達末期,才能在「身體診察」時檢查出來,所以責怪醫師依靠儀器並不公平。藉儀器之助,使一些疾病能早期偵測早期處理,儀器的貢獻還是很值得肯定。

追蹤檢查露端倪

不過,「身體診察」的價值,並非僅止於呈現基本功夫而已。雖然對大部分輕症病人來說,執行「身體診察」,可能一無所獲,但好醫師還是要相當嫻熟「身體檢查」的技巧,因為醫病之間,除了「病史詢問」上的交談外,醫師與病人的接觸,是醫師表達關懷,讓病人安心,與病人建立與強化信任關係的關鍵動作。

醫病之間的溝通,並非總要進行「身體診察」,但必要時,一次又一次的「追蹤」動作,有時也有能讓症狀模糊、但已潛存一段時間的疾病,露出端倪,這是「身體診察」可能達到的功效。

醫病無隔閡

無論如何,貴重儀器的價值不容置疑,但醫師養成與實際臨床診療過程中,少了「身體診察」的動作,醫病之間或許關係也不能說壞,但就是可能會存有一些距離與隔閡,難以稱得上是雙方要共同克服疾病,彼此合作良好的狀態。

提摩太前書4;14:你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就是從前藉著預言,在眾長老按手的時候,賜給你的。

註:(physical examination,有人譯為「理學檢查」,但嚴格來說,physical 是相對於 mental,就是身體對應精神,將physical譯為物理或理學,並不正確)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