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專題報導】針對《財劃法》的執行,行政院表示要全盤檢討,學者黃耀輝21日受訪時強調,民進黨政府說藍白通過的《財劃法》讓中央窒礙難行、擴大城鄉差距,還要分配事權。但從數據看,中央仍有收入65%、六都的統籌分配款比例下降到54%,且偏鄉人均拿的錢比六都多,目前只要針對公式瑕疵修法即可,若行政院能提對案更好。
近日中央與地方因為《財劃法》爭執不斷,尤其是因為《財劃法》修法時分母寫錯,導致離島分配不到款項。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近日表示,《財劃法》修正要立法院自行負責,國民黨團也表示會期開始就會啟動修法。
中央還是有錢可花
對此,北商財政系教授黃耀輝受訪時強調,執政黨近日攻擊在野黨立委數學很爛,因此分母寫錯。他說,確實在立法過程有瑕疵,但其他部分在野黨反而修得好。黃耀輝說,行政院說《財劃法》讓中央施政窒礙難行、中央與地方的事權要重新分配,且擴大了城鄉差距,但從數據來看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針對行政院批評《財劃法》拿走太多錢,讓中央沒錢施政,黃耀輝表示,政府在凍省前的收入占比約57%,凍省以後增加到75%,支出則是從55%提升到65%,兩者相減還有10%的財政剩餘,如今《財劃法》將其中9%分配給地方,仍有1到2%留給中央,這是要中央不要亂花錢。
六都統籌分配比例降
另外,財政部、主計總處與台南、高雄等縣市聲稱,《財劃法》擴大南北差距,尤其是台北、新北的統籌分配款大增,但從統籌分配款占比來看,六都在《財劃法》修之前的占比是61%、其他縣市與鄉鎮是約39%,但《財劃法》修正後,六都占比從61%下降到54%,反而是更拉近城鄉差距。
「從中央拿的錢還要看一般性與計畫性補助款!」黃耀輝強調,若統籌分配款加一般性與計畫性補助,以六都來看,從中央拿最多錢的是高雄,台北大多都排行第五、六;若以一般性補助款,114年領最多的是屏東、第2是高雄、第3是台南,因此沒有重北輕南,反而是重南輕北。
事權無須再下放
黃耀輝還指出,若以各縣市人均額來看,連江縣1人拿23萬最多,其次依序為台東、澎湖與金門,新北市雖然拿得多,但除以人口後就變成全台最少,而新北還願意將部分收入給離島;至於事權方面,黃耀輝更認為不用修正,如今中央剛好趨近收支平衡,地方財政還有困難,中央不用再下放事權給地方。
「真的要修法就要自己提案!」黃耀輝批評說,財政部、主計總處等部會對預算相當精熟,卻刻意隱藏許多事實讓外界搞混,行政院如果真的要檢討《財劃法》就應該儘速提案,但之前多次公聽會,財政部對於在野黨的呼聲置之不理,如今才會造成這種局面。
可先暫時命令因應
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近日也表示,當法條出現顯而易見的錯誤,在修正完成前,行政院大可改以正確的分母計算各地方政府的統籌稅款分配,並以暫時性命令或規定加以確認,以作地方政府預算編籌與審查之依據;同時與立法機關合作,盡速完成錯誤條文的修正。
「但行政院似乎並不打算採取任何暫時性措施。」陳國樑指出,行政院一邊大肆指控藍白兩黨「強推惡法」,另一邊則試圖徹底推翻在野黨主導的修法成果,除了分母錯誤的導正外,竟還牽扯城鄉差距、事權移轉以及補助辦法的調整,儼然是要將新版財劃法「砍掉重練」。
政院就是要鬥爭
陳國樑表示,由在野黨主導的立法院,怎能容許行政院的如意算盤得逞?一場政治惡鬥的完美風暴,張力已經拉滿。他強調,行政院的「起手式」,與其說是解決目前制度的問題,更像是在法案覆議失敗、釋憲受阻後,祭出的政治鬥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