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針對台電近日因林口與興達電廠出現供電吃緊,連部分民進黨立委都開始擔心供電不穩,質疑怎可依靠不穩定的水電補充發電?對此,能源學者梁啟源受訪時強調,政府一直拿白天備轉容量高說並不缺電,但台灣2024年夜間備轉容量率低於10%已高達119天,令人擔心;藍委許宇甄也直言,政府實應立刻重啟核能。
夜間備轉低綠委急
高雄興達電廠日前發生爆炸,加上林口電廠兩部燃煤機組接連故障,全國供電的備轉容量率17日晚間跌至僅剩3.8%,台電雖動員所有可用水力、燃油備用機組維持穩定供電,但供電吃緊到連民進黨立委也不滿指出,台電的對外說明,竟還寄望於「颱風帶來的雨量」來補充水力發電,電力系統穩定怎麼能寄望不確定的因素?
另一綠委甚至直言,颱風雨水補充水庫發電量,對電網是雙面刃,這等於承認台電系統的韌性不足。對此,PTT網友表示:「國家的供電穩定要賭運氣,還要靠祈求之後的颱風帶來足夠雨水?」,「綠委驚訝什麼?廢核電發展綠電都不知道會這樣?」
對此,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梁啟源受訪時表示,政府一直拿白天備轉容量高於10%說台灣不缺電,但2024年夜間備轉容量率低於10%的天數高達119天,其中34天低於7%、3天更降至5%以下,可見電力短缺成常態化。今年核三除役後,即使啟用已除役的大林電廠和備用興達3、4號機,備轉容量率低於7%的天數仍達5天。
用電成長、發電未到位
「新電廠都還沒有就位!」梁啟源指出,再生能源建置落後、新LNG接收站因環評卡關,為填補電力不足,政府規畫2026至2033年新增1370萬瓩的民營燃氣電廠,但至今絕大多數尚未招標。縱使燃煤、燃油電廠延役,2027年後備轉容量率仍有可能出現負數,屆時2030年碳排減量30%的目標恐淪為空談。
梁啟源指出,重啟既有三座核電廠是目前最具可行性的解決方案,政府曾說再生能源要20%發電,但目前也僅有13%,加上受到AI需求增加,每年的用電需求會增加2.6%,且國際能源價格已經大跌下,台電卻還漲民生電價、數度啟用高昂折舊成本的緊急電源,若不重啟核能,未來問題只會更嚴重。
速拋棄非核神主牌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強調,賴清德政府明知綠能建設進度落後,燃氣進口依賴度過高,卻仍死抱非核神主牌,不願正視核能在能源結構中的必要角色。興達、林口等電廠近來事故頻傳,供電系統一再告急,台灣卻被迫依賴燃煤、燃氣甚至老舊緊急備用機組「硬撐」,這種能源結構既不環保,也不安全,更直接反映在電價與國家財政上。
許宇甄強調,台電累積虧損早已突破4300億元,若繼續放任,最終勢必造成更大財政風險,漲電價不等於解決問題,反而只是掩蓋政府無能的手段。台灣產業競爭力正面臨嚴峻挑戰,如今還要背負高電價成本,將迫使更多中小企業陷入經營困境。她呼籲賴政府,必須誠實面對能源現實,放下意識形態,重啟核能,並全面檢討能源配比與政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