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針對衛福部近日因醫美手術致死,要求醫美執業醫師需完成PGY(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加上侵入性手術要由大外科醫師操作,美容醫學醫學會常務理事王修含22日出席醫美活動時強調,非常贊成衛福部的政策,甚至認為只有完成PGY還不夠,例如進行雷射等手術時,最好還是有部分「大外科」的訓練來操刀。他指出,醫學會都有相關進修管道,可供執業醫師參考。
醫學會挺醫美新規
近來醫美糾紛、亂象叢生,衛福部長石崇良21日宣布,未來執行較低風險的針劑、雷射兩類相關手術,執行醫師需要完成兩年PGY(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後才能操作;具有侵入性的手術,如隆乳、削骨等則限定「大外科」醫師,也就是取得外科專科訓練與證書的醫師才能執行。
另外,超高風險如大範圍拉皮、抽脂者,更需要特定專科或次專科醫師,如整形外科、頭頸部專科等才能操作。美容醫學醫學會常務理事王修含22日出席活動時受訪說,醫學生受訓的過程,從就學、畢業到PGY,還有專科醫生的訓練過程相當漫長,最重要的就是確保治療安全與有效果,因此他很贊成衛福部的決議。
最好經大外科訓練
「衛福部新規可能還有點保守!」王修含指出,也許衛福部有經過一些權衡考量,但他認為除了要完成PGY以外可能還不夠,因為PGY的過程並沒有醫美相關的訓練,而大外科包括一般、整形外科,眼科、皮膚科等都有不同訓練,最好還是有接受過部分大外科的訓練再執業,了解手術的必要操作,才能確保民眾安全。
王修含說明,手術房有很多無菌操作,若沒有經過大外科訓練,可能會對一些基本步驟不熟悉,例如光電治療時如何判斷病友的病兆、哪些重要血管不能進行注射;至於新制是否會對醫美產業造成衝擊?王修含認為不會,因為這些資格都是可以透過後來的訓練補上的,相關醫學會也有各種進修管道可供參考。
圖說:針對衛福部對醫美診所進行手術的新分級規定,美容醫學醫學會常務理事王修含22日受訪時強調非常好。(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