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希望未來民眾增加健康與保險識能,醫事人員也要站出來,讓醫療決策更有品質!」醫改會21日舉行25年感恩茶會,現任董事長劉淑瓊表示,透過醫改會的推動,讓醫院財報更加透明,增進4醫療品質,且在醫療糾紛中兼顧病友與醫護權益;前董事長劉梅君則說,在醫護過勞等議題還要繼續努力。
本次茶會除了政務委員陳時中與衛福部長石崇良外,監察委員葉大華、田秋堇,民進黨立委王正旭、林月琴與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等醫療界與政界人士都出席支持。
牽涉利益多改革不易
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表示,原本以為基金會只會活兩年就無疾而終,但最終還是存活下來,希望未來繼續用每分力氣推動醫改。她指出,醫改會過去聚焦病人權益與醫療品質、財報公開與健保改革、醫事人力與醫院治理,還有用藥安全與處方籤政策等面向,很多議題都是花5到10年才成功推動。
「醫改3.0希望定位為『投入式參與』!」劉淑瓊說,最新的醫改目標,是希望民眾可以從旁觀者、付費者,進而增加健康與保險識能,成為公共討論與決策的一環,醫事人員也要站出來,讓公共決策更有品質與民意基礎。醫改會前董事長劉梅君說,醫改會嘗試改變醫療體系、牽涉龐大利益,要改變並不容易,感謝多位在幕後默默支持的專家,提供很多寶貴意見。
羅列醫改會25年來推動的改革成果,包括促進醫療糾紛非訟化機制與《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推動手術與麻醉同意書改革、保障病人知情選擇權,強化資訊揭露與重消醫財管理,還有要求健保品質、財務、違規與決策透明,加上讓欠費的「稽查追繳」與「就醫權益」脫鉤,避免弱勢民眾因鎖卡無法看醫生等。
25年成就非凡
「很多事情都有在變好!」石崇良表示,包括醫病關係、醫療糾紛鑑定透明化、通報系統等都在醫改會鞭策下有不錯成果,且除了病人權益外,法案中也增加對當事醫護人員的保護,將醫生納入《勞基法》、健保與財報資訊更透明等。陳時中笑說,政府衡量倡議的可行度、儘量去做,但有時候也會有衡量失準的狀況,感謝醫改會推動很多重要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