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模擬兵推狀況很混亂,盼同學能多思考決策過程與集體智慧!」前參謀總長李喜明9日於台大國安社科普兵推上指出,在兵推時要注意資源分配,還有從兵推中學到什麼?專家胡振東則提醒,台灣的國家力量不只有軍事,還有外交系統,盼多加利用;學者丁樹範指出,中共創黨以來就很擅長地下工作,現在更要留意。
瞭解台海真實狀況
台大國安社9日舉行「兩岸衝突與政府危機決策兵推」活動,邀請到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前美國國防部中台蒙港事務辦公室高級主任胡振東,與政大東亞所名譽教授丁樹範等人,評析由安全台灣學會副研究員湯廣正研發的「KTT的科普兵推」,並邀請10幾位台大同學實際操演兵推系統。
湯廣正表示,科普兵推的目的,是讓社會大眾瞭解台海的真實狀況,還有其中推演的過程帶給大家的啟發,而非推演結果的政策價值。另外,也讓參與者與大眾科普面對台海局勢、模擬政府危機處理決策,並在兵推中納入城鎮作戰、共軍特種登陸駁船、海馬士火箭與火山布雷系統。
政治決定打不打
參與者在兵推中,分別飾演總統、行政院長、行政院副院長、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國安局長,還有陸軍、海軍、空軍與各戰區司令,共軍則由《請支援搜尋》作家、共軍新銳研究者溫約瑟擔任,同時還有第五縱隊進行發電廠、天然氣接收站與道路、橋樑的破壞,台灣的官員每回合只有4分鐘決定怎麼行動。
兵推經過5個回合(5天)後結束,雖然台灣安全仍有守住,但共軍在中南部獲得巨大的優勢。針對兵推的結果,李喜明笑說,其實自己參與也不見得會表現得更好,但他要跟同學說,政治決定打不打、軍事決定怎麼打,卻很難叫總統決定怎麼打;另外,軍事分成行政編組與作戰編組,若是作戰會是參謀總長指揮,而非國防部長。
打仗要維持士氣
「近年來國軍開始推動去中心化指揮!」李喜明也說,即使參謀總長也很難全部指揮,要讓各地國軍有彈性,不可能事事都問上級,他也提醒同學要以「資源利用」為優先考量,還有反思兵推的決策;針對與美國的互動,胡振東則提醒說,台灣的國家力量不只是有軍事,還有外交,在兵推中,若獲得美國的幫助,國軍防守或反擊的成功機會就會增加,應該多加利用。
丁樹範分析說,美軍當初在越戰的政治戰大失敗,導致國會與總統繼續打仗的意願降低,兩岸未來若發生衝突也會相當全面,雙方都會放大彼此政府做錯的部分,造成官方與社會的分裂。他強調,第五縱隊的目的就是分化台灣社會、破壞基礎設施與買通社會部門,中共過去就是做這種地下工作出身,盼大家可以多了解中共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