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心)雨的故事

施壽全 / 醫師 2025/09/09 15:23 點閱 224 次
及時雨首見於宋徽宗大觀年間,曾任冀州知府的李彌遜,所作五言詩「群玉五詠赤松庵」中最後一段「那知無心雲,解作及時雨」。 (網路截圖)
及時雨首見於宋徽宗大觀年間,曾任冀州知府的李彌遜,所作五言詩「群玉五詠赤松庵」中最後一段「那知無心雲,解作及時雨」。 (網路截圖)

一般對於下雨強度的的描述,大致包括微雨、小雨、毛毛雨、細雨、陣雨、中雨、大雨、豪雨、大豪雨與超大豪雨等等。這些名詞有些是氣象專業用語,有些則只是對於雨份量的形容而已。

雨的愛與恨

若從成因,雨又有地形雨、對流雨、鋒面雨與颱風雨等各種分類。無論如何,人類對於雨的感受,可說是五味雜陳的。霏霏或綿綿細雨的背景,是許多動人詩賦、歌曲或小說的靈感來源,人們喜歡這種類「雨」。

反之,若遇到颱風或鋒面過境強烈氣旋導致的超大豪雨,那就可能造成財物損失或人員傷亡,如今氣候極端異常,這類事故越來越常發生,遭逢天災的人類,當然恨透了這種雨」。

天要下雨,無論大小,人都無法阻擋,所以輕者出門必須備雨具,重者評估有釀災之虞了,避難就得搬移財物或疏散人員。反過來說,某地長期無雨,形成旱災,科學上雖有時可製造「人造雨」,但需要許多其件配合,不容易達成。

久旱喜逢及時雨

當環境缺水,需要下雨時,雨卻偏偏不下,人們急得如熱鍋上螞蟻時,雨卻下來了,所以被稱為「及時雨」。雖然及時雨並非特別名詞,但為求慎重,還是考證了一下它的來源。此詞首見於宋徽宗大觀年間,曾任冀州知府的李彌遜,所作五言詩「群玉五詠赤松庵」中最後一段「那知無心雲,解作及時雨」。

古時農業時代,灌溉系統不完整,許多農作物靠天「栽培」。農作物遇旱象,眼看快要枯萎,突然來了場大雨重獲生機,就是及時雨。

塞車好理由

現代生活中,也偶會遇到及時雨,比如說,某林地失火,救火車還未到,火勢越來越猛,突然下了場及時雨,把火了澆滅了大半。又如,艷陽高照天氣炎熱,出門行路苦不堪言,偶然來了及時陣雨,瞬間降溫,氛圍也清爽了起來。

及時雨可能還有一個作用。原本是晴天,出門開會因故拖延,看來是非遲到不可。開會遲到以塞車為理由,已變得老套,或許不會被相信。開車到半路,正愁著該為遲到找什麼更好理由時,猛然下起雨來,車龍整個擱淺了,及時雨,為塞車做為遲到的理由,增添了正當性。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