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論衡)台灣經濟表現 今年前高後低

林建甫 2025/08/17 13:49 點閱 229 次
淨出口對GDP成長的貢獻在第一季為0.77個百分點,第二季躍升至5.77個百分點,顯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進一步強化。(中央社)
淨出口對GDP成長的貢獻在第一季為0.77個百分點,第二季躍升至5.77個百分點,顯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進一步強化。(中央社)

今年(2025年)上半年,台灣經濟延續去年復甦的動能,交出令人矚目的成績單。第一季GDP年增率達5.48%,第二季更進一步攀升至7.96%,創下自疫情後以來的亮眼紀錄。經季節調整後,第二季折算年率高達12.89%,顯示短期內增長動能極為強勁。

上半年投資表現強勁

投資在上半年持續展現高動能。第一季資本形成年增15.98%,第二季雖放緩至5.56%,但仍顯著高於長期平均值。這股投資熱潮主要來自企業在新興科技領域的布局,包括半導體先進製程、高階封測設備,以及AI伺服器與雲端運算基礎設施的擴建。第一季資本設備進口年增率高達73.51%,第二季雖降至50.28%,依然反映企業加速擴產與升級的決心。

除了民間部門,政府與公營事業的固定投資也維持正成長,顯示公共建設與基礎設施計畫穩步推進。然而,這樣的投資結構過度集中於特定產業鏈,長遠而言可能放大單一產業波動對整體經濟的衝擊,亦須留意地緣政治與貿易政策變化對投資計畫的潛在影響。

消費表現疲軟

與強近投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間消費卻是上半年相對疲弱的一環。第一季民間消費僅年增1.36%,第二季更放緩至0.56%,顯示內需動能不足。國人在國內的消費幾乎停滯(第一季僅成長0.07%,第二季0.05%),反倒是國外旅遊消費仍在高基期下維持兩位數成長,顯示消費者更傾向將可支配所得用於海外旅遊與體驗型支出,而非本地商品與服務。

影響國內消費的因素包括汽機車交車量下滑、股市成交值減少,以及金融市場波動對消費信心的壓抑。雖然政府消費在第二季有2.85%的成長,但對整體GDP的貢獻僅0.37個百分點,無法扭轉民間消費低迷的局面。這提醒我們,若缺乏穩定且廣泛的內需支撐,經濟成長將更容易受到外部需求波動的影響。

上半年進出口表現超強

外需是今年上半年台灣經濟的最大推手。第一季商品及服務輸出實質成長20.29%,第二季更暴增至35.10%。推升出口的關鍵在於AI與高效運算應用帶動的電子零組件與資通訊產品需求,加上美國對等關稅延後實施,使國際客戶加速拉貨。
進口方面,因出口與投資帶動的原物料與資本設備需求同步擴張,第一季進口實質成長24.43%,第二季達31.95%,其中資本設備進口增幅尤其驚人。

淨出口對GDP成長的貢獻在第一季為0.77個百分點,第二季躍升至5.77個百分點,顯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進一步強化。然而,這種由備貨潮推升的出口榮景可能難以持久,下半年若缺乏相同的政策時點效應,出口增速勢必回落。

下半年成長動能趨緩

展望第三、四季,經濟成長動能可能明顯趨緩。主計總處預測下半年GDP僅成長約1%,全年成長率3.10%。出口方面,隨著美國關稅政策塵埃落定、客戶端備貨告一段落,加上全球貿易量成長率下修至1.7%,台灣商品出口可能出現負成長。投資雖有AI商機支撐,但房市降溫與國際不確定性恐削弱部分動能。消費端則需面對金融市場波動與物價壓力,儘管CPI全年預測僅上漲1.88%,但食品、房租等生活必需項目的漲勢仍可能影響民生支出意願。

國際方面,美國與主要經濟體的談判結果、地緣政治局勢、AI技術的普及速度,以及匯率與利率政策走向,都將成為下半年經濟表現的關鍵變數。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