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台灣兒童的性知識僅53分,兒少團體盼政府與父母強化教育與傾聽,鼓勵小孩說出來!性平協與兒盟8日召開記者會,男孩女孩都分享性體驗,兒少團體呼籲政府強化「全面性教育」課程比重,包括認識多元、理解差異、網路交友與虛擬互動等。
學童忘記所教的性知識
兒福聯盟研究暨發展組織處處長黃韻璇表示,兒盟與性平協針對國小5、6年級進行性別調查,發現平均分數僅53.1分,其中高達58.9%不合格。另外,53.4%學童忘記上課教的性知識,包括夢遺、初經、懷孕不會有月經等,雖然82.5%學生是從課堂上學習性知識,但也有49.8%是網路查、31%是透過短影音、網紅得知。
另外,62.8%的學童表示,家中大人從未主動討論多元性議題;針對性別刻板印象,43.5%學童聽過「談戀愛或性等長大再說」、45.8%則聽過「戀愛只能發生在異性或特定年齡階段」、「愛滋只會透過性行為傳播」等觀念;學童自我保護方面,39.5%學童認為「大人摸我頭是友善表現,沒有問題」,35.3%認為「拿衛生棉不要被人看到」,顯示月經還是被汙名化。
男孩女孩分享性知識
現場也邀請學童分享經驗:女學童分享說,會跟媽媽討論什麼是戀愛,也會上網查「PUA」、「恐怖情人」等名詞,學校有女生碰到月經時會被嘲笑,她覺得很尷尬;男生則說,雖然喜歡過人,但覺得自己不適合談戀愛,雖然有被同學表白過,但周圍朋友談戀愛的結果都不好,想了解如何拒絕其他人的表白。直率的說法讓全場會心一笑。
「要先尊重表白者『喜歡你』的想法!」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理事長陳儀表示,但也要明確表示自己目前並不想談戀愛,並讓對方也要尊重自己的看法;另外,在網路發達的環境下,上網查知識的趨勢已經難以避免,陳儀也呼籲家長要多陪伴與輔導;性平協理事江映帆則說,盼透過老師分享,讓小孩了解不能僅憑外表判斷性別,並將性害羞與罪惡感脫鉤。
家長與教師要加入
兒福聯盟與性平協強調,雖然政府有性平教育課程,但學生看來吸收不足,應該強化「全面性教育」課程比重,包括認識多元、理解差異、網路交友與虛擬互動等;老師若能用更尊重、開放的態度回應、正常化討論性別議題,可讓學童感到被接納;針對家長方面,可與小孩一起學習、找答案,並多主動了解小孩的性別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