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仁勳的行銷融合了他濃濃地人格魅力,讓合作夥伴跟消費者都能感到賓至如歸,尤其是細節跟細膩非常講究,實在是近代以來無出其右者。
這次他為Computex2025開場的演講,不但一再強調台灣就是他的家,還把自己的父母都請到現場一同聆聽。這種代表自己全家人跟台灣站在一起的感覺,是國際企業家少有在台灣表現出的情懷,著實讓人印象深刻。
演講過程中,他對於台灣科技業的重要性,不斷用自己如何跟台灣各廠商的領頭人接洽的過程當作切入點,不但充滿人情味,更增加了可信度,最重要的是,不會讓聆聽的一般大眾感覺枯燥。最後他一如往例,一一點名台灣與輝達合作的各大廠商,還秀出所有供應鏈名單,並寫上大大的「謝謝台灣」。
台灣的危機在心理
他的演說總是溫暖著台灣,台灣一直有著深深的危機感,就是台灣很可能會再度變成國際上的棄子,畢竟這不是幻想,美國在韓戰爆發前,曾經公開放棄過台灣。而在川普美國至上的外交政策下,對台灣的安全保障薄如蟬翼,這不只是心理的壓力,更會蔓延到經濟等各個生活領域。
到底台灣是否能在國際間立足,台灣內部始終有著焦慮。黃仁勳的演說不斷強調著台灣的不可或缺,其實就是在給台灣人打氣,這比起幾億美金的訂單來得更加有效。不得不承認,黃仁勳抓到了台灣人的心聲。
黃仁勳知道川普是台灣危機感的來源之一,他也深深了解川普喊出的「美國製造」恐讓台灣的供應鏈、新技術被轉移,進一步將削弱台灣競爭力。黃仁勳不只是說「預期台灣會繼續繁榮」他還提出了更多的願景:
AI的大未來
AI未來將繼續深化跟整合到我們生活當中,過去我們將焦點放在資料中心,也就是讓數據進入資料中心來計算跟應用,但是他著眼的是未來的AI工廠,重點會放在產出Tokens(參數),接著再以這些參數作為AI訓練的核心,再進一步到各個領域當中。
也就是說,或許我們使用的是不同的設備、晶片等,運作著我們各自的數據,但是未來透過輝達產品的整合,各個領域與產業將進一步的串聯,讓數據可以互相流動計算,各個領域都可以把自己的數據匯入AI當中,讓這個應用無限擴大化,這種混合計算出的成果將帶動新一波革命。根據他的估算這樣的產業價值將超過上兆美元。
台灣的落實與配合
在黃仁勳的計算當中,台灣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除了企業的青睞之外,台灣更要進一步思考的是,如何配合企業的需求,來提供相對應的人才跟環境。首先是人才部分,在台積電跟相關產業不斷的擴廠之下,過去台清交所產出的人才早已不夠用。
如果進一步未來輝達等國際廠牌,還要進續進駐台灣,台灣怎麼提供充足的人力?這不只是台灣高等教育會面臨的挑戰,同時也要思考,如何在日本韓國的挑戰下,爭取各國的優秀人才願意來到台灣工作。不可諱言,台灣對外籍人士的引進跟應用,對比新加坡、韓國跟日本,還是保守許多。
對於本土人士來說,如何積極提高薪資,讓其與國際競爭環境能站到平等角色。以台灣現有的薪資狀況,面對外國企業的招手等於毫無反抗能力,因為落差太大。如果台灣不希望走上印度的後塵,以致不斷產出最優秀的人才,然後坐視這些人才被外國挖走。那台灣就要思考整體的薪資結構如何調整,台灣不能一直仰賴低薪紅利來維持,因為這無法使台灣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跟價值。
水電能源是關鍵
在水電部分,運算量的增加,無可避免會需要耗用更多的水電資源。台灣轉向綠電之後,供電成本將會大幅上升。如果我們周遭的國家都在利用更省電的供電方式,包含核電。台灣要如何在維持競爭條件的優勢下,同時還要吸收這些水電成本?難道未來每年還是要一千億元的資助台電嗎?那到底是拿台灣人的納稅錢,去協助外國廠商嗎?台灣應該早日擘劃,使用更符合成本的水電能源。
凡此種種都在挑戰政府的運作,台灣內部糾結於政治鬥爭,對於長遠競爭力規劃的努力一直難以浮上檯面。就算黃仁勳來再多次,也需要台灣政府趕快拿出相對應的政策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