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 : 美國關稅最低收10% 最高可能到30%

呂翔禾 2025/05/13 16:41 點閱 231 次
北威國際集團13日舉行「川普關稅戰因應策略」研討會,邀請學者專家討論美國關稅戰的整體影響。(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北威國際集團13日舉行「川普關稅戰因應策略」研討會,邀請學者專家討論美國關稅戰的整體影響。(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美國對英國徵收10%關稅、對中國徵收30%關稅,這應該是美國對等關稅的上下限!」學者林建甫13日在研討會上指出,政府提出930億幫助產業,其中補助農產品與研發轉型很重要。學者劉大年則說,我國可透過降低農產品、保健食品關稅作為對美談判條件。會計師鮑敦川則提醒,台灣企業要更重視長期布局,而非短期因應關稅戰的措施。

不用急著跟美國談

北威國際集團13日舉行「川普關稅戰因應策略」研討會。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林建甫表示,美國先後與英國和中國談完關稅,雖然英國對美貿易逆差,但仍有10%關稅,美國與中國則各自下降115%,美對最討厭的中國徵收30%關稅,因此他認為10%有機會是下限、30%有機會是上限。

林建甫表示,川普雖然希望美國製造業回流,但其實應該推動財政政策,進行美國的地方創生。他也指出,面對關稅戰不確定性,行政院協助企業930億,其中的2百億研發補助與180億幫助農產品很重要。他也呼籲政府,不要急著跟美國談判,「先看看其他國家怎麼跟美國談。」

注意半導體232關稅

「美中之間不可能完全脫鉤!」淡江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指出,美國的經濟韌性雖然高於中國,但政治與社會韌性都低於中國,中國沒有選舉與通膨壓力,中國不能沒有波音飛機或相關的關鍵零組件,美國也要中國的稀土,但中國對川普貿易戰是全球作最多準備的國家,包括報復關稅、WTO訴訟等。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提醒說,美國還可能對半導體課徵232關稅,政府要更注意。另外,台灣雖說要對美國以「零關稅」為談判基礎,但其實美國並沒有打算零關稅。他建議可以從農產品、保健食品與汽車調降關稅,還有美牛、美豬減少貿易障礙,還有添購美國天然氣、減少對美投資因應。

台廠要多長期佈局

「台灣產業大多只關心如何豁免美國關稅!」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東南亞稅務服務會計師鮑敦川擔心說,近來對許多上市企業的訪談,都顯示企業相當關心美國海關的法規減免,台灣企業對美做生意這麼久,居然對美國可以玩的法規與規定如此不清楚,他希望台灣企業可以進行更長遠的布局,例如中東市場有極高潛力,但台灣產業就缺少很多研究。

鮑敦川說,台灣產業短期調整速度快是優點,但另一方面也是缺點。貿協資深顧問李牮斯也提醒指出,關稅不會讓貿易逆差降太多,主要是匯率與儲備資產,雖然近來關稅戰讓台灣企業積極衝訂單,但也要多思考針對匯率與儲備資產變動的長期策略。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