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醒報記者莊宇欽綜合報導】出國旅遊帶動航空業發展,卻也增加碳排、影響地球氣候。航空集團指出,航空業減排技術難以負荷不斷增加的航班數量,恐加深氣候危機的疑慮。對此,航空業可採取永續性營運計畫,不僅注重脫碳,也提高營運效率和安全性。
呼籲航空行動警告
《衛報》報導,航空集團「呼籲航空行動」(Call Aviation to Action) 報告指出,航空業在因應氣候變遷方面扮演負面角色,尤其在減排技術仍有進步空間,以及不斷增加航班數量的商業模式,導致氣候危機更加嚴重。
對此,航空人員對飛行的熱情勝於對地球的擔憂,如果不採取重大的氣候行動,恐將面臨更嚴重的罰則禁令,尤其隨著氣候危機的加劇,外部的嚴格監管將變得更為重要。
該集團聯合創始人、荷蘭皇家航空可持續發展副總裁博克斯塔爾表示,即使看到航空業可以帶來的收益,但也必須重塑該行業以恢復其對世界的貢獻,若不積極採取行動,到2050年航空排放量將佔人類排放量的四分之一。
邁向可持續性經營
事實上,航空業在後疫情時代中持續重組發展,預計未來將成為數萬億美元的產業,但忽略氣候變遷影響可能造成死亡、重傷和飛機損壞等危機。在溫室氣體排放上,航空業以每年4%的速度成長,將衝擊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如今,航空業非常需要減少其碳足跡。
《循環政策》提出使航空業更具永續性的五種方法:優化飛行計畫和空域、提高營運的可持續性、轉向永續燃料、機場設計更環保及智能旅遊。這五項關鍵步驟不僅注重脫碳,也會使航空業永續經營,並提高營運效率和安全性。
然而,真正改變需要多種策略的結合,像是碳定價、飛行常客稅和推廣鐵路替代方案等等。乾淨能源運輸國際理事會 (ICCT) 估計,如果採取這些所有措施,到2050年的航空排放量可減少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