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中心暴增 分級醫療無法落實

簡嘉佑 2024/03/07 15:56 點閱 2915 次
醫院評鑑由衛福部負責,日前醫學中心增加至22家,其中12家集中於北部。(Photo on WikiCommons)
醫院評鑑由衛福部負責,日前醫學中心增加至22家,其中12家集中於北部。(Photo on WikiCommons)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醫學中心已增至22家,地區醫療院所恐遭排擠,分級醫療恐逐漸崩壞!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7日說,未來健保比重傾向醫學中心,恐破壞分級醫療的體制。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認為,醫學中心的任務是處理「急難罕重」的病患,應提高住院的健保給付,以減緩醫學中心財務只依賴門診的狀況。

依社區醫療網規畫,為人口數達200萬設有一家醫學中心,但其中日前醫院評鑑結果公布,醫學中心增加至22家,其中12家集中於北部。國政基金會7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新增的醫學中心不僅將民眾看病負擔更為沉重,且讓地區醫院逐漸式微。

過度倚重醫學中心

王任賢指出,政府日前放寬醫學中心上限,增加三家醫學中心,但醫療給付並沒有增加,變成健保比重傾向醫學中心,破壞分級醫療的體制。他指出,「過去民眾相當愛跑大醫院,甚至出現半夜去台大醫院排隊的狀況」,經過了宣導努力之後,現在基層醫療與大醫院的比重才達到約1:1的狀況。

他舉例說,在新冠肺炎期間,基層醫療發揮接種疫苗、篩檢等重大功能,顯見基層醫療是民眾的福利,但台灣現在卻在破壞基層醫療。王任賢強調,「我們不希望回到以前什麼病都要到醫學中心」的狀況,所以盼衛福部長薛瑞元能檢討現在醫院分級的走向。

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說,政府很多決策受到政治影響,卻缺乏專業的考量。她舉登革熱為例說,登革熱疫情造成上萬個病例重症與死亡,其實一部分就是地區醫療院所無法揮發功效,其實診所就可以做疫調、篩檢,但分級醫療失衡導致地方醫療體系難以發揮效果。

增加住院健保點值

醫學中心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亦強調,醫學中心扮演醫療體系的領頭羊,處理病患「急難罕重」的狀況,更擔任配合國際醫療、生物科技發展與產業推動等任務,所以應要先把醫學中心的任務釐清。

他說,醫學中心與人口配比失衡的話,醫學中心的角色恐怕遭到弱化,更有「區域化」的狀況,還會使地區院所邊緣化,並不利於整體醫療的建構。洪子仁強調,醫學中心快速增加牽涉到問題其實是,「分級診療能否節制醫療費用與民眾的醫療利用率」。

洪子仁呼籲,民眾大多選擇醫學中心就醫,並不利於醫學中心「以住院為主」的醫療角色,應考量透過提高住院的健保點值標準等方式,減緩醫學中心財務過度仰賴門診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