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恩跟你談減重》肥胖提高猝死胸悶、喘氣是前兆

劉伯恩 / 資深減重醫師 2024/02/01 11:27 點閱 2494 次
研究就指出,不僅BMI指數愈高民眾是猝死的高風險族群。(Photo by Andres  Ayrton)
研究就指出,不僅BMI指數愈高民眾是猝死的高風險族群。(Photo by Andres Ayrton)

近期有名醫在健身跑步時,不幸因急性心肌梗塞而猝死,重燃社會對猝死的關注。研究指出,不僅BMI指數愈高民眾是猝死的高風險族群,許多低密度膽固醇過高的瘦子,也要提高警覺,平時除了「多吃蔬果」、「避免劇烈溫差」與「保持適當但不激烈的運動習慣」等預防習慣,也要注意胸悶、走路會喘等前兆。

「猝死」的定義是從症狀發生到生命結束的過程不到一個小時,因為時間太短,常常來不及救援。猝死大多與「心因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相關,包括急性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硬化、主動脈剝離或急性心衰竭等因素,而這些疾病多半與肥胖關係密切。

蘋果型身材更危險

台灣正常民眾出現猝死的機率約為千分之0.5到千分之1,但有研究指出,民眾BMI若大於35的話,猝死率比正常人多出2倍以上。其中,肚臍以上有肥肉、有「蘋果型」身材的民眾,更容易出現代謝症候群,成為猝死的高高風險群。所以衛福部曾呼籲,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應小於80公分,也是不無道理。

不過有些相撲選手雖然看起來很胖,但還很健康,因為他們身上很多都是肌肉,是屬於肌肉型的肥胖,而一些看起來瘦瘦的人,體脂率卻異常的高,甚至低密度膽固醇過高的狀況,也要注意猝死的風險。

肩頸痛也是警訊

冬天因為溫度下降,血流速度變慢,身體更容易出現微型的血塊,如果有心臟力道不足、慢性發炎或血管冠徑過窄等狀況,就從微血管堵塞,開始出現胸悶,頭暈,四肢無力,走路會喘,心臟跳動太快等前兆,加上肩胛骨或頸部後面突然疼痛,可能也是血管的「轉移痛」,這些都是要提高注意的前兆。

所以民眾如果有肥胖、低密度膽固醇過高、三高、曾安裝心導管支架、心律不整或高壓力熬夜等狀況,在日常生活中更要警覺相關狀況。

多彩蔬果可降膽固醇

民眾若想降低猝死的風險,首先可以設定目標,將身體的BMI指數調整到正常範圍,還要避免菸酒會使血管發炎的有害物質,並多吃有顏色的蔬果類,補充膳食纖維同時,還能降低低密度膽固醇的量。

同時,保持適當但不要過度激烈的運動,更要避免在缺氧環境下運動;在冬天出入室內外、起床時常常伴隨著劇烈溫差變化,要注意保暖,避免溫差過大的狀況。其他像是養成少熬夜、維持情緒穩定等生活習慣,並進行定期的基本篩檢,都是降低猝死風險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