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內有古行星遺腹子 提供月球形成見解

呂翔禾 2023/11/02 15:12 點閱 13431 次
科學家近日用電腦模擬,設法驗證月球形成的原因,與尋找古行星撞擊留下的足跡。(Wikipedia)
科學家近日用電腦模擬,設法驗證月球形成的原因,與尋找古行星撞擊留下的足跡。(Wikipedia)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綜合報導】月球真的是因為地球被撞而形成的?加州理工學院近日有論文指出,他們透過遙測發現在地球深處約2160公里、地函(地球中段物質)與地核的交界上,可能有古行星「忒伊亞」的遺跡。由於地球與月球成分相似,因此以前假設月球是地球被碰撞後形成,但仍未找到確切證據,此研究對宇宙和太陽系演化的歷史將有所啟發。

電腦模擬大碰撞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加州理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姜元(音譯)1日發表一篇論文,驗證了月球形成的假說,他們透過電腦模擬發現,古行星「忒伊亞」撞擊地球後,仍留有殘骸沉積在地函與地核的交界處,深度約2千多公里的地方,而透過地震波發現,這些殘骸在西非與太平洋底下。

由於地震波經過不同物質,會產生折射與速率改變的狀況,科學家藉此判斷地球內部的成分。過去科學家就已經發現兩地有不同於周圍的物質,但過去科學家認為,這兩區的異常是古地球過去的沉積物組成的,但姜元認為,這兩塊岩漿區的體積與現在的月球差不多大,讓他有新的想法。

地球異物從何來?

而忒伊亞的鐵比古地球的地函還要多,因此就會沉積在地函與地核(由鐵跟鎳組成)之間;未參與實驗的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塔克雷表示,此研究的模擬非常具有說服力,不過也並非一槍斃命的證據,仍不排除這些介於地函與地殼的雜質是海洋板塊或是古地球遺留物。

忒伊亞是一顆與火星差不多大小的古行星,學界普遍假設,約45億3300萬年前,忒伊亞繞著太陽公轉時,偏離其原位置與早期地球發生相撞,兩顆星球熔為一體形成現今的地球;而早期地球的一部分地函和地殼被撞擊撕裂分離,並彈射到穩定的繞地軌道,最後重新吸積形成月球。

論文於1日刊登在最頂尖的期刊自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