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全球金融資產數位化大浪 台灣由誰主管?

醒報編輯部 2023/10/19 10:30 點閱 2656 次

全球金融體系快速邁向數位化資產,如何管理?央行、金管會、數發部互踢皮球,三個和尚沒水喝,主管機關不明確,管理辦法付之闕如,恐將在全球金融資產數位化浪潮中滅頂,後果嚴重,不容漠視。

金融數位化是趨勢

當前國際金融數位資產發展快速,穩定幣、虛擬幣、CBDC(央行數位貨幣)都是數位資產重要的一環,各國都積極規劃妥善發展管理,已成為未來全球金融體系重點業務。歐盟今年5月31日通過加密資產監管法(MICA),訂2024年實施。6月日本、香港也完成立法,新加坡於8月15日推出亞洲區「穩定幣監理架構」。

虛擬資產發展,已成金融體系重中之重,美國眾議院針對支付性質的穩定幣(Payment stablecoin)於7月下旬通過金融創新法案,即將完成立法,引起金融界的重視,包括過去慘遭封殺的臉書(Meta)推出的Libra、支付巨擘PayPal都摩拳擦掌,準備大展身手,加快進軍金融體系,搶食商機。

數位貨幣大浪潮來襲,虛擬資產究竟應該如何管理,各國央行、央行或數位管理機構,都嚴陣以待,期待能在穩定金融原則下,加速迎接數位貨幣及資產新時代的來臨。

虛擬資產樣態廣泛,如非同質化代幣(NFT),難由單一主管機關認定價值及處理方式,行政院迄今擧棋不定,不知如何在三個「大和尚」中,做好業務分工,令人擔憂。

三個和尚沒水喝?

數發部、金管會及央行就虛擬貨幣管理,在行政院、立法院中,高手過招鏡頭頻現,數位部對本業務最大的「貢獻」是協助行政院完成初步樣態規劃,其中涉及法幣交換的穩定幣關係央行權責;涉及投資及支付的虛擬資產業務偏向金管會;與區塊鏈、NFT等電子簽章憑證使用,偏向數位部或其他部會。如何決定,石沈大海。

台灣當前正常的VASP(虛擬資產服務業)既無專法,也無主管機關,數位部保持最高品質「靜悄悄」,央行過去堅持「金融支付系統屬央行主管」的態度,如今面對金融支付與商業支付,數位時代來臨,究竟該怎麼辦?尤其是電子支付機構的管理,卻保持緘默。三個大和尚都袖手旁觀,無主管機關。

行政院今年3月研議進一步納管虛擬資產,已將金管會定位為虛擬資產管理之主角,但是金管會最近擬訂「已完成洗錢防治法遵循VASP名單」,亦即確認合規名單中,特別加註「不代表業者活動經金管會核准或認可」,一語道破政府管理CBDC的窘境,繼續放牛吃草,無邊無界。

貨幣面臨空前變革

網路革命虛擬世界,推動國家經濟發展,最終最大的市場將是「貨幣」,必將面臨空前變革。每日數十兆美元的商業活動,既有商機龐大,也將高風險難測。企業或個人匯款、股票或債券交易、商品交易,本來就是金融體系的核心業務。中國人民銀行早在2020年率先推動數位人民幣試點,只要兩支手機互碰,就能離線交易。

「2022年冬季奧運會」數位人民幣「圍繞冬奧全場景消費」,已成最大現代化宣傳。農曆春節期間,北京發放5萬份紅包,每份2百元數位人民幣,是官僚體系宣傳的重點,如今連乞丐討錢,都在進行無實體數位貨幣支付。台灣又該怎麼辦?

全球支付巨頭PayPal推出美元穩定幣PYUSD,擁有4.3億用戶,成為全球幣圈、金融圈超級震撼彈,勢將翻轉人類使用貨幣的習慣,虛擬貨幣終將成為人民重要資產及支付工具。相形之下台灣數位資產、虛擬貨幣如何管理,迄今仍在天空擺盪,奢談AI(人工智能)、金融或資本巿場國際化。國際貿易支付,虛擬資產無法管理,如何發展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