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投資要避險 專家提醒稅務與仲裁

呂翔禾 2023/09/26 16:33 點閱 13178 次
中經院26日舉行「台商在陸經營的風險與對策」研討會,專家分享在中國投資需注意的眉角。(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中經院26日舉行「台商在陸經營的風險與對策」研討會,專家分享在中國投資需注意的眉角。(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在中國投資,需了解當地法律,簽約時則要先請教專家,千萬不要在沒有準備下答應任何事!」陸委會的「台商張老師」律師陳希佳26日在中經院研討會指出,避免在中國陷入經貿糾紛的最好辦法,就是在簽約前多請教法律專家,並確實遵守合約;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徐承毅則提醒,中國對企業稅務監控已逐漸加強。

注意簽約對象

中華經濟研究院26日舉行「台商在陸經營的風險與對策」研討會,陳希佳首先強調,避免在中國出現經貿糾紛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有充分的準備。她提醒,台商在當地簽約時不能衝動,因為對方可能是當地民企、政府,甚至是政府成立的國企子公司,不同簽約對象在法律上的規定就不同。

「制定契約時不要拿舊的數據直接複製貼上!」陳希佳表示,尤其是工程相關的契約,備料、人力等成本恐與過去不同,簽約時必須考慮在內,且相關條款需要找法律專家審查過,得到充分意見再行動。她舉例說,曾遇到中國客戶的2千多萬人民幣的海外訂單未交貨,但紛爭解決地在紐約,可光是國際仲裁的律師費就要2、300萬美元。

注意仲裁人事地

陳希佳表示,國際商會、新加坡與香港商會的仲裁條約還有規定,國際訴訟的勝方可要求敗方負擔律師與其它相關專家的諮詢費,一場公司打下來恐賠了夫人又折兵,因此簽定合約前必須要注意;另外,合約中可能規定若對方未依約履行特定義務,公司需要發函通知等,合約裡面有關權益的事情都一定要履行,否則在國際爭訟時會陷入不利局面。

陳希佳說,若在中國進行仲裁,需要挑選對企業有利的仲裁地,中國設有「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且在上海、深圳與武漢等地有分會,但她有客戶的仲裁地在廣西,仲裁員是當地人,而簽約方又是地方政府成立的子公司,這樣就很難獲得補償或勝訴,必須要事先查好適合仲裁的地點,並挑選有經驗的仲裁員。

台商變大 也有變小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徐承毅則提醒,雖然台商也開始撤出中國,但留在中國的台商有兩種趨勢:一個是愈做愈大,甚至在當地IPO(發行股票)與設立總部,另一個則是縮小規模。但無論變大變小,因中國推出「金稅4期」新制,只要資產有變化都會被中國政府盯上,企業在調整時需特別注意。

他舉例,曾經有客戶因為增值稅發生問題,該客戶請約定廠商協助出口退稅,但中國稅局認定涉嫌逃漏稅,客戶因請當地台幹處理,但合作廠商揚言倒閉清算,使得4千多萬的稅務風險轉換到客戶身上,但最後因為有曾於稅局任職的會計師處理後,才讓損失減少。

應留意稅務法規

徐承毅建議,若要擴大發展,企業可事先進行「稅務事先裁定」,導入「自動化稅務合規系統」,並注意當地法令變化,定期(每年或每季)檢視因應策略,面對稅務稽查時,需要盤點哪些地方可能被重點針對,提前制定因應方案。至於小型企業,必須熟悉稅務機關的政策法令,廣泛了解稅務爭端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