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氣候》全球沸騰下 兩岸的強降雨危機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3/08/09 11:40 點閱 2339 次
南投縣仁愛鄉本月4日雨勢不斷,鄉內多處道路出現泥流,道路邊坡沖下泥水彷彿瀑布。(民眾提供)
南投縣仁愛鄉本月4日雨勢不斷,鄉內多處道路出現泥流,道路邊坡沖下泥水彷彿瀑布。(民眾提供)

氣候暖化在今年邁入一個新的里程碑,七月地表的均溫及海洋的表溫,雙雙來到12萬年以來的新高值,就如聯合國秘書長所說,我們已經進入全球沸騰的時代。

暖化環境下降雨強

環顧世界,高溫熱浪、森林野火、豪雨洪澇、乾旱飢荒、強烈風暴正在輪番肆虐我們生活的環境,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然而今年各種極端天氣的展現只是災難的開端,因為大氣層的溫室氣體含量仍在增高,至少在本世紀之內,地表的溫度只會升不會降,因此我們要遭受的衝擊還會更強。

就以強降雨來說,聯合國最近的評估報告就清楚指出,持續的暖化能夠容納和釋放更多水分,增強全球水文循環,包括越來越多的傾盆大雨,與乾濕事件的極端化。
麻煩的是,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為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的豪大雨做好準備。最近兩岸都遭遇颱風所帶來的強降雨,正是未來我們要面對危機的前奏。

華北平原洪澇

今年第5號「杜蘇芮」颱風進入大陸減弱後,仍然飽含水汽,與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週邊暖濕的氣流結合向北移動,剛好碰到太行山與燕山阻擋,豐沛的水汽受地形效應抬升,在山脈前形成極端的強降雨。從七月29日至八月1日,給華北及黃淮地區帶來特大暴雨,奪走數十人性命,上百萬人緊急疏散,受災人數多達60萬人。

其中降雨量最高的河北邢臺臨城縣超過1千毫米,是該地年雨量的2倍。北京此次平均降雨量、最大時雨量、累積降雨時間,都超過2012年與2016年的七月水患。為了維護北京城區的安全,水利當局不得不啟動水庫洩洪,導致周邊低窪地區淹水更慘重,也招致強烈的批評。

臺灣山區豪雨

臺灣則在第6號「卡努」颱風掠過北部海面後,轉向東北緩慢行進,颱風環流形成可怕的磁吸效應,持續多日引進旺盛的西南氣流,給中南部的山區帶來豪大雨。尤其南投廬山地區的多個氣象站,八月3~5日的累積雨量都超過800毫米,打破歷史紀錄。

超大豪雨當然給中南部山區造成山崩、土石流,橋斷路塌,許多部落對外交通完全中斷,政府不得不緊急動員空勤及特搜人員上山救援。不但如此,西部沿海地區因颱風帶來的風暴潮疊加年度大潮,多地也發生海水倒灌的嚴重災情,可說是山區、沿海都同時受創。

加強防範暴雨災害

這回兩岸都遭逢強降雨的根本原因是:大氣水汽多、高壓脊滯留時間長、加上地形效應的推助,終至形成慘重的災情。縱然氣象科技已有長足的進步,事前都可以掌握天氣系統的變化並發出預警,可是現今還是不能準確估計出實際的降雨量會多少,會落在何處,當然也就無法預知強降雨衝擊的程度,這是當前科技的無奈限制。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現在正是颱風的旺季,未來還會有多個颱風來襲,因此提升政府及民眾的風險意識,強化防救災的能力及佈署,學習與災害共生,是當務之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