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馬英九的訪中 應兼顧國家尊嚴與個人感情

醒報編輯部 2023/03/20 14:14 點閱 2883 次

兩岸之間無小事,更何況是現在中美激烈對峙的當下。馬英九前總統宣布要訪問大陸,果然一石激起千層浪,各種陰謀論連篇累牘,不管各方如何解讀馬英九之旅,台灣這邊更需要冷靜下來,按照自己的利益思考每一個政治人物的所作所為,尤其對岸更是台灣迴避不掉的鄰居,一舉一動都要慎重。

訪中時機敏感

馬英九這趟訪陸之行,時機點十分敏感,因為剛好馬英九是要在3月27日至4月7日赴中國「清明祭祖」,訪問南京、武漢、長沙、重慶、上海等城市。剛好跟總統蔡英文訪問美國之行撞期,馬英九辦公室對於會見到甚麼樣層級的中共官員,語帶保留只說客隨主便。

可想而知,中國一定也會派出一定層級的高官會面,到時難免會有敏感的兩岸議題,但是因為兩岸關係的敏感、美國的態度、對中國的不信任等等因素,我們是否就該一再迴避跟中國的接觸呢?又或者換句話說,在兩岸停滯不前時,由馬英九這樣層級的前政府官員,先為政府試試水溫,也未嘗不是破冰的一種嘗試呢?

把握選舉的監督時刻

馬英九前總統的出訪,到底會不會損害台灣國家利益?藍綠現在壁壘分明,但是從旁觀者清的角度來說,別忘記台灣馬上就要迎來下一任總統跟立委大選。中國議題始終都是藍營的軟肋,馬英九這趟前去,雖然說是私人基金會安排,但是國民黨前主席加上前總統的頭銜,都讓馬英九注定要背負國民黨的招牌。

一旦言行不當或是傷害國格,對國民黨接下來的選情只有扣分。在這樣的氛圍下,相對於當前政府來說,馬英九跟藍營反而才是要如履薄冰的人,因為他的言行將會被放在鎂光燈下檢驗,既然如此,在這樣的監督下,讓馬英九赴陸破冰,也算是有保險的橄欖枝。

政治無法自外於人情

馬英九為自己的這趟中國之旅,定位成祭祖與學子交流之旅。這是不是馬英九的主要目的,還是拿來掩護的包裝?只能看馬英九登陸之後,實際的一言一行,對其聽其言觀其行。

不過法不外乎人情義理,馬英九總統已經按照法律接受三年出境管制,甚至還被延長了兩年,至今才終於可以出訪大陸。如今,馬英九已經七十三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雖然說馬英九在台灣長大成長。卻不能說馬英九沒有權利,回自己的故鄉祭祖探親。

兩岸之間的通商通行都在逐步融冰,這是實際人性與通商的需求,也是兩岸互信互動的基礎。台灣藍綠之間如果彼此都不能信任,又怎麼能攜手對抗外敵呢?要綠營相信馬英九不會損害台灣利益,就如同要藍營相信民進黨不會台獨一樣,都是永遠的平行線。

但是人民不能活在假設跟想像當中,在真實的生活中去實踐去互動,才能真正讓台灣人民去辨別每個人的好壞。與其不斷在猜測中樹立敵人,不如在實際生活中,真實看見每個人的言行。畢竟聽其言觀其行才是判斷的不二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