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微言〉國內通膨壓力減 央行不宜大幅升息

何策 2022/12/12 11:30 點閱 3063 次

央行今年最後一次理監事會議將於15日召開,升息與否,影響通膨、匯率、物價、經濟、股市,牽一髪動全身,台灣外銷已連續3個月衰退,明年景氣看壞,應審慎為宜,防止衝擊經濟發展。

11月通膨已緩

台灣11月通膨指數為2.35%,比10月的2.74%下降,但是全年通膨仍有2.97%,個別項目觀察,雞蛋漲27.81%,鮭魚漲26.65%,沙拉油漲15.4%,旅館住宿費漲13.59%,中式早點漲10.69%,西式早點漲9.44%,糕餅點心漲8.67%,麵包漲8.51%,豬肉漲6.75%,鮮奶漲5.06%,民生物價仍呈漲勢,影響人民生活。

以大類觀察,食物類漲4.12%,居住類漲2.35%,而從行政院關注17項重要民生物質觀察,平均上漲6.53%,外食費上漲5.81%,是6個月新低,麵粉上漲8.24%,是135個月的新高,米上漲6.54%,也是81個月的新高。國際原物料漲幅逐漸下降,已緩解通貨膨脹壓力是主因,長期看來,趨勢應是緩降。

國際通膨升息壓力仍大

國內通膨仍在,但是物價漲幅趨緩,央行本月份升息壓力已減輕不少,依然觀察國際經濟及金融情勢。當前主要歐美國家仍採取緊縮貨幣政策,美國11月份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上升至7.4%,月増率為0.3%,均高於市場預期的7.2%,與0.2%,另外核心PPI也大幅上升,顯示歐美通膨壓力仍大,需要時間緩和。

美國通膨壓力仍大,意味著聯準會息將持續,這是台灣央行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台灣通膨率雖比美國小,但是人民痛苦的程度,不下於美國,究其原因是薪資調幅與通膨不成比例,甚且造成薪資負成長現象。因此央行在考慮升息幅度,與FED的考量自不相同。

央行應避免升息幅度過大,造成企業資金成本過大,影響國際競爭力,且導致人民生活壓力過重,影響經濟負擔。這些都是央行面對升息必須考慮的問題。

央行升息壓力不大

國內股匯市連動密切,央行升息幅度直接影響新台幣匯率,以及外資流動性。近期因為兩岸關係趨緩,外資賣超台股減少,且資金已逐漸回流,長期而言,應有利於股市走勢,央行此刻並無大幅升息必要,避免衝擊股匯市。

其實央行抗通膨的工具不止利率,還有匯率、貨幣及信用管理、直接影響資金借貸成本及數量。透過政策工具,維持物價、新台幣匯率穩定,並健全銀行業務,促進經濟發展,可能比升息造成的負面效應更低。

明年經濟不容樂觀

展望明年國內經濟,央行估計台灣通膨率將可能低於2%,或將回降至1.88%,但是國際景氣趨緩,不利出口與成長動能,明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能降至2.9%。另外不動產景氣已趨緩,透過貨幣緊縮控制不動產上漲的壓力已經解除,央行大幅升息的動機應更減少。

美國FED即將於12月升息幅度可能是2碼,自然影響央行15日理監事會議的考慮,綜上分析,央行仍不宜大幅升息,如有必要,應以升息半碼(0.125%)為宜,兼具壓抑通膨,穩定新台幣匯率,防止影響貨幣供給不足疑慮,應有助於來年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