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能源政策失當 未來電價將漲個不停

醒報編輯部 2022/06/29 11:48 點閱 1708 次

經濟部週一召開電價審議會,決議七月起調漲電價,平均漲幅8.4%,其中住宅用電每月千度以上調漲9%,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漲幅更高達15%。
由於電價審議會過半是政府代表,行政院也握有最終拍板權,因此當經濟部長王美花上週說「電價要合理反映」國際燃料成本大漲,大眾已經知道政府準備將責任推給國際因素,以減少對年底的選舉造成負面的衝擊。

漲價成惡性循環

可想而知,電費的調漲只會「集中」在少數,不可能「合理」。且此次電費調漲之後,蔡政府能源政策失當的問題只會更加突顯,供電不穩定、缺電的危機也將持續惡化,遲早又再面臨電費非漲不可的惡性循環。

根據台電的資料,110年燃煤、燃氣與核能的平均發電成本分別為每度1.57元、1.92元與1.39元;但今4月,煤、氣發電月均成本分別漲為4.13元、2.94元,而核電則維持在1.42元,即可知核電有便宜、穩定、無空污、排碳的優點。偏偏蔡政府卻捨棄核能,目前台灣有83%用高污染的化石燃料(煤、油、氣)發電,當然易受國際化石燃料價格波動的衝擊。

換言之,是蔡政府自己的能源政策失當,加上參與制裁俄羅斯所減少的10%天然氣進口,以及無能自力控制發電成本,才會陷入電價非漲不可的窘境,迫使全民承擔電價上漲的苦果。

綠電救不了電價

雖然太陽能及風力發電建置落後,經濟部長王美花早已坦承2025年綠電占比20%的政策跳票,代表電力排碳降不下來,讓企業減碳成本提高,政府又傷害了影響企業的競爭力和生存權。

就綠電而言,台電的購入電力中,風力發電每度5.10元,太陽光電每度4.94元,核電2025年歸零後,就算綠電延後兩年達標,太陽光電、離岸風力發電陸續拚網商轉,勢將進一步提高整體發電成本,長期電價也是非漲不可。且此次調幅不夠大,未來調漲的壓力就更大,最後又非大漲不可。

缺電才是核心問題

最嚴重的問題是,蔡政府調漲電費,仍不能保證不缺電或供電不穩的問題。近日悶熱,全台用電迭創新高,供電已從「吃緊」轉為「警戒」,引發缺電憂慮。美國商會也說,經過三月的幾次停電,供電不穩不只是隱憂,而是需要馬上處理的問題,但電費調漲都無助於改善問題。

如今,風電與光電屬於間歇性能源,併入電網後因間歇性及瞬間變化過大,輕則導致電壓變動過大、系統頻率不穩,甚至觸發低頻卸載,重則輸電線路壅塞、電網電壓不穩,對系統供電穩定與安全更產生衝擊。

總之,經濟部未對民生用電調漲,表面上好像可以減輕物價上漲的壓力,但因電費調漲集中在工商界,必然透過生產者物價指數的生高,轉嫁到食衣住行等等民生成本,最後可能讓消費者物價指數升破4%,這又是怎麼造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