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核秩序洗牌 核武成談判籌碼(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簡嘉佑 2022/06/13 16:09 點閱 3912 次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至今超過1百天,過程中俄羅斯總統普丁曾以核武作為威脅,阻止那些試圖援助烏克蘭的西方國家。儘管最後俄羅斯並沒有動用核武,但北約也因忌憚戰事升級,限縮對烏克蘭的軍援,這使得國際對核武的看法產生兩大改變。

無核國家開始認為,需要靠自身的軍事實力才能保護自己;在擁核大國心中,核武已成為國際政治談判上無敵的籌碼。

最強的談判籌碼

普丁揚言使用核武造成國際上對核武的兩大改變:一、是狀況類似烏克蘭的小國認為,對抗坐擁核武的侵略者,最好的防禦就是擁有自己的武器;二、擁有核武的國家會參考普丁的策略,透過核武作為談判籌碼,來讓自己的國家獲益。

目前各國的核武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包括北韓坐擁數十個核彈彈頭;伊朗已經擁有足夠的原料製作第一顆核彈;巴基斯坦試圖將核能應用到其他武器上。美國當局也表示,中國正在改造並擴大該國的核能武力。

這些擴張都意味著,「國際上限制核武使用的道德感正在減弱」。隨著民眾對廣島與長崎的記憶逐漸淡去,人們愈來愈無法理解核武帶來的威脅。儘管普丁揚言使用核武只是虛張聲勢,但這也挑動其他國家的敏感神經。

兩岸危機 如法炮製

尤其,烏克蘭曾於1994年交出該國內前蘇聯的武器,換取俄羅斯、美國與英國的和平承諾。然¬而,2014年俄羅斯強佔克里米亞的警鐘響起,俄羅斯的公然入侵與英美的袖手旁觀,都在在顯現國際上的和平承諾多麼無力,也敲醒小國仰賴大國來維持和平的幻想。

同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雖然受到西方國家強烈的撻伐,但國際在派遣「進攻性武器」或駐軍上遲遲未決,擔憂戰事因此升級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如此也開創了一個危險的先例:如果中國要攻擊台灣,也會套用相同的方式,來牽制國際的援助。

最危險的國家

而俄羅斯並非有錢的國家,且發展核武相當花錢,美國可以踩住這一個痛點,釋出部分善意,如削減國內洲際軍武等方式,來換取俄羅斯暫停發展核武,最終的目標則是,將這種以協調讓利的方式套用於中國之上,以降低國際的核威脅。

許多人認為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大勢已去,不過是強弩之末,但這看法大錯特錯。如果北約缺乏談判的誠意,而普丁又將核武視為保住面子的最後方法,俄羅斯將比以往任何時刻更加危險。

https://www.economist.com/leaders/2022/06/02/a-new-nuclear-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