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群被忽略? 核食進口正反交鋒

簡嘉佑 2022/05/16 14:51 點閱 6582 次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姜至剛16日於公聽會表示,根據採樣的結果發現,當地食品的輻射殘留量相當低,僅會千萬分之幾的罹癌風險。(直播截圖)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姜至剛16日於公聽會表示,根據採樣的結果發現,當地食品的輻射殘留量相當低,僅會千萬分之幾的罹癌風險。(直播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誰照顧輻射下的高風險族群?立法院16日召開「日本核食解禁對國人健康之影響」公聽會,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姜至剛表示,調查發現,當地食品的輻射殘留量僅會增千萬分之幾的罹癌風險,直呼「管制是亂管一通」;但台灣預防醫學會理事長陳宜民質疑,如罹癌、遺傳性疾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儘管受到微量輻射,都會有嚴重的影響。

學者:徒增貿易障礙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姜至剛表示,當時憑了「感覺」就停止進口五縣的農產品,但到日本經過採樣後,雖然有微量檢出輻射的狀況,但沒有超過檢驗標準,強調要「以科學來進行風險評估,提供給政策參考」。

而關於這些微量輻射是否影響人體健康,姜至剛指出,根據不同年齡層增加的罹癌風險不同,但大多落在千萬分之幾的機率。而且針對日本產品進行普查,發現管制地區(福島五縣)與其他非管制地區的輻射超標狀況相當,直呼是「管制是亂管一通」。他總結說,根據調查結果,「不應以限制福島等五縣地區的食品」。

此外,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顏慧欣表示,許多人呼籲要針對日本核食增訂檢何機制,但如果要新增檢查,就要提出具體的理由,在申請加入CPTPP的過程中,爭取日本的支持相當重要,呼籲不要增添不必要的貿易障礙。

高風險族群被忽略

台灣預防醫學會理事長陳宜民劍指台大的報告表示,2018到2020年台大對日本核食進行了6次報告,但只有1次是有到實地採檢,相對來講相當不足。他指出,有些高風險族群,如癌症或遺傳病患者,相對容易受到輻射的影響,儘管是低劑量的輻射都能造成嚴重的傷害。

然而,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會黃正銘則說,過去萊豬議題鬧得沸沸揚揚,家長會聯盟曾呼籲要杜絕萊豬進入校園,但最後卻迎來期待落空的結果,更痛批,「(校園)擋不住萊豬,核食又來了」。

他指出,2022年4月資料顯示,全國可追溯來源的食材還沒達到100%,有將近10萬個孩子還是不確定吃到口中的食物從何而來,這樣執行成效無法讓人放心,如果無法確定孩子遠離核食,還是呼籲暫緩進口核食的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