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計力》

醒報編輯 2022/02/10 20:56 點閱 3158 次

掌握家庭金流,建構築夢安全網;理想生活的實現,需要財務支持。透過本書從觀念建立到理財實作,重新整頓自己與家庭的財務狀況,藉由案例分析小資家庭可能面臨的挑戰,透過小提醒與表格讓理財零距離。

做自己金錢的主人,找回人生的自由額度。比理財更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正確的財務觀,財務教育不能等,想給孩子更好的未來,就從「家計力」開始。

讓孩子擁有生存能力、財商與情商,成為一個富有同理心、懂得感恩的孩子,未來能夠靠自己在社會上立足。最重要的是內心快樂,而不是表面的成功,讓我的全家人都擁有幸福的能力。

文文是一位全職的家庭主婦,跟老公感情還不錯,但是每次她跟朋友聚會一起逛街吃飯消費,總是小心翼翼、斤斤計較,朋友關心的問:「怎麼你老公的工作也很穩定,收入也不差,看你卻都不太敢花錢,是家裡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沒有金錢自主權

文文說:「沒,是我自己的問題啦!因為錢是老公辛苦賺的,我只要花錢就覺得對不起他,總覺得不應該;我婆婆也常叮嚀我,我只需要專心在家帶孩子、把孩子顧好就好,他兒子辛苦上班打拼養我們全家,錢要省著點花。每當我想買自己的東西而不是家用品時,總是不曉得怎麼開口,覺得難受,我好像一點金錢自主權都沒有。」

舊時代的老一輩常說:「賺錢的最大。」於是我們有了這樣根深蔕固的觀念,覺得沒有拿錢回家的人好像就是沒有生產力的米蟲,變成了伸手要錢的人。

雖然說,錢能解決世界上80%的問題,但我認為那20%用錢無法解決的問題才是真正足以動搖安穩生活的關鍵,才是真正的核心問題。例如:孩子的教育陪伴、人格養成。從媒體報導不乏可見一些疏於管教、只用錢砸出來的孩子,長成到後來卻是人品崩壞、令人搖頭,這就是所謂20%的錢都無法解決的問題。

貢獻給家庭的價值

首先我想問問大家:「為什麼用錢來衡量人的價值?」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蕾莎修女一生為貧苦的人服務,救助窮困病患、收容弱勢孤苦保有尊嚴,雖然她的教會募得很多善款,但是修女過世的時候依然清貧,全部的財產只有三套衣服、一雙涼鞋跟一尊耶穌像。然而,你能說她的人生沒有價值嗎?你用什麼標準去衡量她的價值呢?

雖然你我都不是德蕾莎修女,我們做的只是一些平凡的小事情,但是全職媽媽犧牲自己的職涯發展,為家庭奉獻時間,冒著可能與社會脫節的風險,以老公跟孩子為生活重心,這不就是一種愛、同理心跟包容心的展現嗎?我們貢獻給家庭的價值是金錢所無法衡量的。

把家當成公司來營運

婚後的家庭生活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經營,如果我們把家當成一間公司來營運,業務部賺了錢回來,錢是歸全公司使用的,並不專屬於業務部,而是給包含財務部、行銷部、研發部等公司全員共同使用,各部門都應分配適當資源,而且應該要以最佳分配來運營使用。

如果業務部老是抱持「賺錢我最大」的心態,其他部門都是有求於我,擺高姿態不願意提供資源給其他部門,這間公司就會缺乏後勤單位的支援能力,這樣後續會發生什麼問題就不得而知了。

透過家庭會議討論

同樣的,家庭也是如此。如果夫妻清點雙方擁有的資源,透過家庭會議進行討論,得出的結論是:「一方必須暫時放下職場工作,投入家庭。」那這就是在雙方共識下做出對家庭最好的決策。

「沒賺錢回家的人比較弱勢」──這樣的觀念是誰給的?有時候其實是全職媽媽把自己的角色小看了,是誰說「因為媽媽要顧家,就得犧牲自己,陷入經濟困境、不被尊重呢?」夫妻不就應該通力合作,把家顧好?如果我們把家務工作分配好,那麼雙方都應該得到相對應的尊重,更進一步可以達到夫妻「婚內經濟分配」。

婚內經濟分配

所謂「婚內經濟分配」,是配偶之間具備保障家庭財務的共識,可以真正把家庭的總體資源做最佳分配。這裡所謂的總體資源除了金錢以外,也包含了時間跟人力。

夫妻之間越是不談錢,越是模糊危險,因為模糊就會有很多期待跟假設,或是不必要的預想甚至猜測,無形中很傷感情,所以好好談談彼此在婚內的權責與資源分配,做好婚內的經濟分配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喔!

但我們都知道,觀念的調整並不容易,尤其是若想法已成為信念,就更難被調整,畢竟理解跟接受是兩回事,需要長時間的溝通,除了跟隊友溝通也要跟自己溝通,讓自己屏除掉信念魔咒。

家庭財務的重要性

如果我想立刻解決「沒有金錢自主權」這個問題,並且拉長時間去和另一半磨合觀念,該怎麼辦呢?

即便沒有金錢自主權,身為妻子,我們還是可以透過盤點整理來讓老公認知到家庭財務的重要性。如果你覺得記帳很困難,那不如換個方式,抽離時間軸,把家庭應花費的項目跟預想金額先寫下來,看看是不是跟自己的認知一致,這也是一種方法。

也許你會問:「但這樣核心問題仍在,我還是得跟先生伸手拿錢,仍然沒有金錢自主權啊!」關於這點,我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帳目不夠清楚。

帳目要紀錄清楚

試想,就跟你要向公司申請預算一樣,假設沒有一個專案計畫,也沒有執行經驗,我們很難向公司提出我這個部門需要有一筆可以自主調配的預算!對於釋出資金的那一方來說,若是他完全不知道錢花到哪裡去了,當然就不可能放心的把錢往未知的地方丟。

換個情況來講,假設今天妻子帳目紀錄清楚,該花的花、該省的省,而且每一筆錢的用途流向都詳實完整,還能透過一些消費習慣的聰明調整,讓每個月的生活花費得以下降,展現你理財的能力;只要累積了足夠的信任度,再跟先生提出你的用錢計畫,不論是存錢或退休金規劃,甚至是才藝學習進修,有巧婦善加分配,佐以實質成果,先生說不定還會謝謝你呢!

展現理財成果

以我們家來說,現在錢都是我在管,這也是我經過多年努力所獲得的信任。剛結婚那幾年,我利用家庭資產負債表,每個月跟老公回報家庭帳務狀況,也透過存款規劃,涓滴匯集,至今累積了各銀行目標帳戶可觀的投資金額,透過可見的理財成果展現,到後來他也就全然信任放手讓我打理了。

而且我個人絕對贊成「存私房錢」這件事,因為擁有個人可以自由運用的私房錢代表的是喘息的空間跟安全感;就算夫妻能共同理財,我仍鼓勵還是要有私房錢,才能減少雙方因價值觀不同或理財觀念差異產生的衝突。

規劃自己的零用錢

我跟老公兩人各自有都有規劃屬於自己的零用錢帳戶,那個帳戶的金錢怎麼運用是我們彼此都不會去干涉對方的,這就是我所謂的喘息空間。不論我拿自己的零用錢去買衣服還是投資,都能由我全權決定。

另外,也有家庭以老公每個月撥款固定家用金額給太太,對老公來說,這像是一筆每月的固定支出,只要不超支,基本上他不會管你錢怎麼花。若是這樣,我們可以透過檢視自己的消費習慣,時不時紀錄自己省下的一點點錢,再拿去投資。你可以先從個人的小小投資規劃開始做起! 每個月2,000或3,000元定期定額,穩定投資累積資產也不錯。
(興韻/輯)

《家計力》
作者:珊迪兔
出版社:渠成文化

其他書訊:
《歷史的轉向》
作者: 黃進興
出版社:允晨文化

19世紀乃是西方史學的黃金時代,歷史研究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以蘭克為首的名家輩出,馳騁西方學界,睥睨一切。然而,反諷的是,自此史學的聲望卻從巔峰下墜,難以挽回頹勢。

其故,無非世紀之際,新興社會科學的崛起;昔為「學問女王」的史學,驟成眾矢之的,備受挑戰。而史學應付無方,節節敗退,割地賠款乃是常事。甚而,歷史作為一門專業知識,致遭無用之譏。

然而二十世紀末葉史學的發展居然峰迴路轉,起了極大的變化;原來失憶時間面向的人文及社會科學,終於覺識到歷史意識的重要,而有了明顯的轉變,進入了人文及社會科學「重新發現歷史」、史學研究眾聲喧嘩的時期。

《隱秘的秩序》
作者: 李乃義
出版社:和英

大自然裏一切硬體、軟體現象的物質基礎,無不來自時、空、質、能,但時空質能之間卻是相互依存、無以分割的存在。我們是怎麼知道這些「真相」的呢?這是三百多年來的科學發展的結果。科學是當下工業與科技時代的基石,科學方法改變了人類的認知、並使人類指數式地加速積累了各種知識。

人類的智慧,其實是靠能夠聯通到的人腦,點點滴滴積累出來的,語言、文字、交通、電訊把時空上的人腦聯通起來,知識平臺一直不斷積分,後人都踩在時空裏的前人和他人之上加速進化,才有現代人的成果。

《丼丼丼丼丼》
作者: 飯野亮一
出版社:臺灣商務

原本被當作下酒菜的蒲燒鰻,如何搖身一變成為日本最早的丼飯?原本不吃雞肉的日本人,如何發明出國民美食親子丼?原本來自海外的牛,如何受到歐洲人影響轉變為日本食材?原本薄薄的豬肉排,又是如何增加厚度,甚至改名為炸豬排?

天丼•豬排丼•牛丼•鰻魚丼•親子丼,五種在民間掀起熱潮的丼飯,但你很可能不知道它們的由來。本書追溯從江戶時期到明治時期的軼聞趣事,探索日本國民如何爭相倣效丼飯作法,以及享用丼飯的熱切心境。想一窺大和庶民生活核心,領略日本邁向近代的驅動力,就從了解這五種丼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