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發布空品指南 我國標準太寬鬆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1/10/05 15:33 點閱 1223 次

上(9)月22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更新了《全球空氣品質指南》的國際標準,這是繼2005年發佈前一版的空氣品質準則以來,世衛組織再次提升了全球空氣汙染的安全標準。

空品準則更新

這份《全球空氣品質指南》是一個基於科學觀測及實證的評量工具,主要的目的是幫助世界各國據以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品質,適用於室外和室內所有的環境和場合。

自2005年以來,關於空氣汙染的研究和數據快速增加,數量超過了500篇論文,增進了空氣汙染各個層面的認識,室內和室外汙染物對人體健康危害的醫學證據也更明確。結果清楚指出,人類處在低於以往所知的空氣汙染濃度下,也會導致健康的損害,影響十分深遠,甚至其中一些汙染物還會加劇氣候的暖化。

新指南準則加嚴標準

世衛組織所屬歐洲環境與健康中心的一個指導小組,針對這些基礎的科學調查進行了嚴謹的審核後,世衛組織終於調整了《空氣品質指南》中的所有參考值,希望所建議的新版空氣品質水準,可以更有效的保護人體的健康。世衛組織強調,超過新版指南所界定的空氣品質一定會對健康造成重大風險,不可輕忽。

由於傳統最普遍的6種汙染物,也就是懸浮顆粒(PM2.5和PM10)、臭氧(O₃)、二氧化氮(NO₂)、二氧化硫(SO₂)和一氧化碳(CO),所獲得的科學證據最多也最明確,因此世衛組織針對這6種汙染物更新了安全的標準值。

這六種空氣汙染物有各種自然和人為的來源,包括使用化石燃料、燃燒香煙以及氣候暖化引起的森林野火。新的空氣品質指南收緊了二氧化氮和兩種懸浮顆粒(PM2.5和PM10)的安全水準,但放寬了二氧化硫的標準;也為臭氧與一氧化碳制定了新的標準值,在世衛組織2005年的前版準則中,臭氧與一氧化碳並沒有包括在內。

臺灣要急起直追

世衛組織更新後的指南大幅提升了保護的標準,體現要挽救全球人類健康的旺盛企圖心,也為各國政府決策單位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和必要的工具來因應這一長期的健康負擔。我國現行的空氣品質的標準和世衛組織前版的空氣品質指南原本就有相當的差距,如今新指南出爐,我們與世界的標準值距離就拉得更大了。

舉例來說,世衛組織新的懸浮顆粒PM2.5年均值標準是5微克/立方公尺,臺灣為15微克/立方公尺;懸浮顆粒PM10的年均值新標準是15微克/立方公尺,臺灣是50微克/立方公尺;二氧化氮新標準是10微克/立方公尺,臺灣是60微克/立方公尺。

空汙與暖化兩大威脅

顯然的,我們現行的管制標準比世衛組織寬鬆太多,最大的差距高達6倍。換句話說,從表面來看,我們空氣品質的監測結果可以在每年環保署的年度報告中達標,但是在實際的狀況下,我們國人的健康是籠罩在相當高的風險之下,這是非常嚴峻的現實。

呼吸清潔的空氣是基本的人權,也是維護社會健康和生產力的必要條件。空氣汙染和氣候暖化是21世紀人類面對的兩大環境威脅,政府不但要節能減碳,也要戮力改善空氣的品質,這是國家永續發展最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