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共存 我們準備好了嗎

蔡孟峰 2021/09/16 11:52 點閱 3081 次

疫情仍然持續,台灣從5月19日以來提高疫情警戒措施,即使指揮官陳時中在例行記者會上公開說疫情都在可控範圍中,但仍然堅持不會有降級的計畫。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在日前公布振興五倍券即將上路,但是指揮中心如果不適度鬆綁防疫規範,五倍券的效益勢必大打折扣。

學習如何「與病毒共存」,應該是目前疫情之下國際間的趨勢。

今年國際間的疫情,因為許多變異株的出現,影響所及遠比去年要嚴重許多,去年5月下旬開始,「防疫五月天」到處示範如何做到旅行的防疫新生活,就是要讓民眾「生活如常」。

到今年5月,疫情突然失控,在一日生活圈內的台灣各縣市都無可倖免,雖然全力守住邊境管制仍然被變異株的病毒突破,而且染疫的年齡層更低至幼兒園的學齡前兒童,說明防疫再怎麼嚴密仍然都會有漏洞。

台灣三級警戒只是場所關閉、餐廳禁止內用,要求民眾低度活動,已經怨聲載道,環視國際間,大陸最早開始採取封城的強硬措施,日本頒布緊急事態宣言,仍然照常舉辦東奧,接著疫情又急速加重,8月曾經單日有2萬人以上確診,南韓直到上周仍然每日新增上千例,東南亞各國疫情也不見好轉,馬來西亞和越南仍是封鎖狀態。

如果疫情不可能完全歸零,長久的封城和高度警戒措施勢必重創經濟,又怎能讓振興五倍券產生明顯效益?所以在蘇貞昌的指示之下,要求指揮中心在疫情規範許可條件下,適度開放管制措施,讓台灣漸漸回復正常生活,也就是「與病毒共存」,這和目前國際間「在生活與生計間取得微妙平衡」的經濟學理論不謀而合。

但在一日生活圈的台灣,許多縣市已多日零確診不能作為鬆綁的原因,必須要考量的是政府的防疫指引規範,如何降低民眾生活上的恐懼感,譬如搭大眾運輸工具、餐廳內用要能夠安心,一旦出現疫情,醫療上的量能也要能夠承受;當然疫苗的接種率要能銜接得更快更普及,才能讓民眾的生活真正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