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被低估的高溫殺手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1/06/08 12:42 點閱 3979 次

本(6)月1日,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發表《全球季節性氣候最新通報》,宣布2020~2021年的反聖嬰事件已於5月結束了,接下來由於回暖導致的海溫升高,今年的北半球將經歷更高溫的夏季;這是嚴峻的預告。

氣候暖化造成天氣極端事件頻繁發生,夏季的高溫熱浪就是其中之一。極端高溫的增強趨勢在陸地上表現的最明顯,對水資源、森林野火和糧食生產都造成嚴重的影響。隨著氣溫升高,高溫熱浪對人口稠密地區健康的威脅也日益嚴重,老年人、幼兒和慢性病患者特別容易患病或死亡。

高溫熱浪致死多

上(5)月底,一項科學期刊的論文報導了有關高溫對公共衛生的影響,引起廣泛的關注。該研究針對全球43個國家和732城市的數據,分析自1991至2018年間氣溫與熱傷害而死亡人數之間的關聯。

過去類似的研究都著重在特定的熱浪事件中對個別城市或區域的分析,但這篇新論文卻利用現今能夠掌握的龐大數據庫以及快速的電腦運算功能,擴展到全球的7百多個城市,並且涵蓋的期間長達近40年,可以更完整的釐清氣候暖化與熱浪有關死亡率的真實連結。

研究結果清楚的指出,四十年來因為人為氣候變遷所導致的高溫熱浪,使得人類在環境中的體感溫度大幅上揚,經常超過安全的界線(約37℃),因而抬升了熱傷害的死亡人數。研究仔細評估了有人為暖化及沒有人為碳排假設下的對照情境,發現與暖化相關的致死率在20%到76%之間(平均為37%),相當於每年約有9700人直接因暖化的因素而喪失生命。

越貧窮越受影響

在所調查的地區內,受人為暖化影響最大的(超過50%)是南歐、西亞和中東地帶,東南亞以及中南美洲也是高風險區。當然研究地區死亡率之間的差異相當複雜,如醫療保健制度的完善,都市的地理位置,以及建築規劃、人口密度和生活方式等都是造成影響的因素;通常社會上最貧窮的人生活在最脆弱的地區,因此受到酷熱的影響也最嚴重。

過去許多的研究都指出,不是破紀錄的高溫才危險,高溫持續的太久,夜間降溫幅度太小,和濕度太高都會導致死亡率快速的上升。可是極端高溫的威脅仍然被大部分的國家所低估,事前的防範也十分不足,不可不慎。

熱傷害死亡難統計

主要原因在於熱傷害的死亡緩慢而靜默,與洪澇、颱風、地震立即可見的衝擊與危害完全不同,真正的死亡數字都要數個月以後才能統計出來,那時候的高溫期已過,失了急迫性,一切防治的作為也就延擱下去。

臺灣一進入5月,正如世界氣象組織所警告的,馬上就落入副熱帶高壓籠罩的高溫環境裡,不但5月的均溫締造了歷年同期的新高值,更在臺南、高雄出現了4次每日最高溫突破40℃的新紀錄。

初夏已是如此驚人,前面還有數個月的盛夏期,今年高溫熱浪的考驗實在讓人心驚膽戰。

在燠熱的環境裡,空調已是人類維生的基本配備。從短期看,一定要盡力做好供電系統的穩定;長期而言,都會區的海綿化,更是對抗暖化、化解高溫的重要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