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緊張促普篩 指揮中心不以為然

林志怡 2021/05/13 19:15 點閱 2777 次
許多國家都有使用新冠肺炎快篩試劑。(Photo by Marco Verch Professiona on flickr under CC2.0)
許多國家都有使用新冠肺炎快篩試劑。(Photo by Marco Verch Professiona on flickr under CC2.0)

【台灣醒報記者林志怡分析報導】新冠肺炎疫情使民眾陷入恐慌,學者與醫界人士再次呼籲,藉普篩可以找出潛伏者以安定民心,讓民眾不用繼續「踩地雷」。但在民間要求普篩的聲浪下,指揮中心始終以醫療量能恐遭擠壓、成本過高、若過多偽陽性造成不必要恐慌等理由拒絕。目前指揮中心僅在萬華茶藝館案上進行萬華「區域性採檢」。

民間普篩聲浪再起

國民黨智庫副董事長連勝文於其臉書指出,目前台灣已有高準確度的篩檢工具開發能力,並積極對外出口,而美、日、北歐等地區更是能輕易取得採檢工具,很難理解為何台灣做不到普篩。他說,政府不能再抱著過去的鴕鳥心態、認為不普篩就不會增加確診人數,就可以維持抗疫成功的神話。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13日參與中廣節目時也強調,現在疫情已經是遍地開花,從南到北都有,且確診案例的Ct值都很低、傳染力強,現在追蹤下去是幾百萬人起跳,但台灣防疫走到個縣市紛紛「獨立」的地步,疫情發展下「越來越需要普篩」,至少篩到一個是一個,讓民眾不用繼續「踩地雷」。

三原因普篩無效

而面對普篩壓力,陳時中指出,「沒有明確目的的普篩,恐怕對醫療量能的損害,讓疫調與採檢變慢,防堵能力變弱,恐怕不是件好事情。」同樣的理由在疫情初期指揮中心就曾一再強調。指揮中心也說,目前的篩檢技術有可能出現「偽陽性」的狀況,因此若檢出大量「陽性」,卻實為「偽陽性」個案,反而會造成民眾的恐慌。

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接受電台訪問時也直言「普篩無效」,有民眾本身不願意進行篩檢、篩檢時也可能因潛伏期而沒能驗出等不確定性。他說,其他國家在實務上都已證明普篩無法攔截疫情,且需耗費大量經費,並不符合成本效益。

小區域篩檢做減災

指揮中心也於13日因萬華地區複雜、難以完全掌握的營業型態,將萬華部分區域長達近一個月的出入民眾全數匡列、發簡訊通知發燒者採檢。然而,本次作法匡列的仍是「特定族群」,而非全體民眾,僅能視為接觸者擴大匡列的策略。

但在台灣檢驗能量跟不上普篩需求的前提下,進行高風險區的區域採檢或許是折衷選項。目前醫界學者大多支持風險區廣篩、擴篩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