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省思之十》工業4.0成功關鍵在數據變現

黃逸華 2021/03/08 09:29 點閱 4358 次

工業4.0的說法已經深入人心,稍有涉獵的人都可以朗朗上口,從蒸汽機到電力,從自動化到網路化,說來順理成章,似乎就該這麼走下去。然而,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這樣的思路很可能讓企業掉進陷阱。

認識數據的價值

根本的原因在於典範轉移過程中必然出現的「非線性」發展。所有的企業都講究「將本求利」、「凡有投入必得產出」,唯有這樣才能持續累計資源、擴大版圖,想來十分自然。

從80年代開始推進自動化到現在三十餘年,自動化為製造業創造的利潤跟效益難以估算,也造就了全新的工業時代,企業家與工程師們已經習慣了「如果一條自動化產線不夠,那就再來一條吧」的線性思考。

然而,在嘗試進入「工業4.0」階段時,傳統線性思考顯然有所局限,而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必須重新認識數據的價值。

近代工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來自於電力,而電力主要來自於企業外部,換句話說,國家有義務維持一定的電力供給,以維持產業發展。以企業角度而言,只要簽訂合約、支付電費,就可以使用電力,也因此,對於一般製造業來說,擴充產能的限制條件多半無關電力。

數據要能變現

到了工業4.0時代,數據的重要性瞬間暴增,甚至美日德等工業大國都將數據定義為戰略資產。和過去最大的差異在於,電力可以外購,但企業無法從外部得到攸關自己核心競爭力的數據,所有的數據都來自於內部,而且還需要能夠數據變現。

企業通常自豪收集許多數據,但絕大部分都是將數據存起來,然後再也不聞不問。一方面是沒有足夠的專業與人力分析數據,另一方面則是保存數據的態度,保有的數據多半是賬目一類,已經經過匯總的二級數據,而非原始數據,對於計算經營績效非常重要,但對於生產來說,好比霧裡看花,只見依稀,未得全貌,根本談不到如何深入分析,進而落實數據變現。

變現三步驟

數據變現大致上有幾個需要注意的節點:首先是數據盤點,確認有哪些數據可以使用或援引,其次是釐清數據資產的定義,以及想要從數據中得到什麼資訊、解決什麼問題,然後才是檢視有哪些數據需要採集、儲存。

許多企業反其道而行,不分青紅皂白先投再說,最後才發現收集到的數據無法滿足決策需求,然後層層檢討,最後都是工業4.0的錯,最後安慰自己,「我們現在還不適合,至少這美好的仗我已打過。」

把握「數據變現」三步驟,要讓工業4.0投資快速回收並不難,重點還是在於重新認識數據的戰略價值以及發展可能性,遠遠超越傳統線性思考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