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50周年 人類還要繼續做月球夢?(20190724嚴震生)

醒報編輯部 2019/08/07 11:35 點閱 172562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嚴震生(政大國關中心美歐研究所研究員)
文字整理:鄭吉峻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今年是人類登陸月球50周年,50年前大家看著美國跟蘇聯不約而同的登陸月球,都覺得匪夷所思。我們以為只有一個地球,沒想到地球之外,還可以探索外太空。最近國際媒體都做了封面故事,來討論這50年來各式各樣的改變。

美國跟蘇聯兩國的太空競賽、軍備競賽一直沒停過。到現在,人類對於登月的美夢也一直沒有止息。但事實上,月球上面是不是真的適合人類居住?是不是有發展空間?都還是個未知數,請嚴老師分析。

登月影響很多人志向

嚴震生:50年前,台灣還在黑白電視時代,我記得我是在家裡吃晚飯的時間看人類登月,當時台灣還沒有衛星直播技術,所以是從日本跟NHK買來在台灣播,但我們常常感覺「哇,看到了這一件事非常重要」。

這也對當時的很多人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去問我們這一代未來的志向為何,有好多人都會寫當太空人,那一段時間,太空確實是讓大家有很多的想像,覺得未來可以這麼做,太空人也成為一個很重要、被尊重的行業,直到1980年代之後才慢慢淡掉。

甘迺迪1960年選上總統,1961年就任之後,他就說過我們要在60年代結束之前登上月球,結果在1969年7月真的就登上去了。但為什麼要登月?剛才主持人提到,蘇聯在1957年發射衛星,美國忽然覺得在太空上面,美國腳步慢太多了,一定要加碼追趕,所以當時對太空總署NASA投入了很多的資源。

47年來沒有新進展

如果你要看阿姆斯壯登月,整個動員包括科學家、技術人員、地勤的後勤作業,大概有3、40萬人參與,真的蠻龐大的;國家經費也佔的非常高,然而現在比例反而越來越低,低到連NASA本身的預算也被砍。

如果今天要再重新恢復,不只是NASA預算要回來,還要額外增加好多經費。現在有沒有非登月的誘因?一開始是要跟蘇聯競賽,自美國1969年阿姆斯壯後,在1970年代以後陸續還有5次登陸,但到1972年就結束了,沒有再登陸月球。

從那之後到現在47年了,人類也就只有到外太空表面去散散步而已,並沒有再往其他的星球探索。不過,現在美國也開始提議要登陸火星。

登月的政治誘因

副總統彭斯說,2020年美國又要重返月球,以月球為基地再往火星走;過去是阿波羅,現在是RTX,這個剛好是阿波羅的雙胞胎姊姊,所以這就有象徵美國要重返的意義,可是美國有經費嗎?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現在的美國面臨到的經濟挑戰,到底有沒有這麼多的錢?

第二,登月有這麼強的政治誘因嗎?我認為有。因為現在能看到太空科技已經整個發展起來,它是全面性的,代表了一種國力以及高科技軍事。

像這次川普跟中國在打貿易戰,因為中國如果高科技強,軍事也會變強,這是美國所擔心的部分,才會認為一定要把中國的高科技打下來。

不過之前人類登陸月球時,並有沒有帶回一些值得的東西,譬如說它的岩石分析。

月球存在稀有礦物?

最後一趟出發的太空人是一個地質學家,他所看到的一些東西蠻值得大家省思。他說,月球可能是火星撞了地球之後,蹦出來的一個新星球,後來還得去找岩石,也就是火山岩漿形成的東西,分析看來又比月球存在的時間還長。

所以有很多科學的東西,到現在還在分析中,從阿姆斯壯開始帶回來的岩石都還在研究;但整體的計畫,好像並沒有太大的經濟效應,這個是我覺得為什麼不會回去的主要原因。

問:對!但中國今年登陸了月球的背面,這算是相當程度的進展,給外界很多的刺激;另外,他們希望能夠在月球上發現稀有礦物,因為那些礦物在地球上已經都快開採完了,這是不是也能成為另一個商機?

在月球成立基地

嚴震生:這當然是一個商機,而且也希望月球表面上既然有水,它未來可以當作一個基地、當作一個補給站,讓人能夠繼續往火星上走,我認為這都是有很多想像的空間,但為什麼月球比較容易?原因在於它畢竟是地球的一個行星。

未來到火星,或是太陽其它行星,距離是比較遠的,我們可以看到阿姆斯壯登上月球,從離開邁阿密的甘迺迪角上去時,到進入軌道,3天左右就能進到月球,那火星需要多久?上太空有沒有辦法撐那麼久?

而且當初的太空梭都還沒用到需要退役時,卻在 70年代後期以後,美蘇和解、蘇聯慢慢走弱,太空梭就沒有必要了,因為美國已經證明宇宙是他領先的領域,它已經成功了。

美國想保持第一

而且對美國當時來講,剛好因越戰而低落,爾後又被蘇聯在太空科技上面超越,美國回頭一擊,也讓美國的民心比較振奮,這個方法是很有用的。可是現在回頭來看,美國已經是世界超強,他唯一擔心的只有中國。

如今中國開始發展宇宙,嫦娥號進去月球,然後有人也登陸了,我相信美國一定也會跟著做,但中國只是探索的話,我認為美國是不會有那麼強烈的慾望。

問:嚴老師認為宇宙探究的本質,是否代表登月根本是個假議題,只是大國之間的競賽?如果別人沒興趣,你就會變懶;如果別人做起來,你必須要有輸人不輸陣的意思?

這樣說起來,登月夢顯然也真的只是夢而已,不是一個具體的行動?

登月夢只是夢?

嚴震生:對!人類對於月亮的夢是看得到的,從各個文明跟歷史,都有一些對月亮不切實際的想像。等到登陸月球後,大家覺得還不錯,也看過了、知道了;可是在我們的歷史、文獻裡頭,幾乎找不到有關火星的談論,基本上並沒有一個羅曼蒂克的想像空間。

特別是華人世界,在阿姆斯壯登陸之後,中秋節還要不要過?嫦娥的故事還要不要繼續幻想?對我個人來講,最大的就是歷史上的意義,我讀歷史時,美國歷史就是不斷在開發新的邊疆。

第一個背景從美國跨過阿帕拉契山,然後到美國的西岸、阿拉斯加及夏威夷,美國的成長及強大的原因就是不斷有新的挑戰,有新的邊疆讓它去開發。

在停了這麼多年後,2000年時大家說網路世界是一個新的邊疆,現在又好像走得差不多了,未來火星是不是一個新邊疆?這會讓人有不斷的想像空間,也藉此不斷的提升科學發展。

美國也有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美國偉大之處就是不斷的在探索新邊疆,過去月球也是,未來火星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