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也有中年危機

醒報編輯部 2019/04/24 09:43 點閱 3077 次

這不是一本歌頌「媒體成功學」的書,完全不是。相反地,本書打算花三百多頁,探索以下幾件事:新聞媒體如何卡在時代夾縫裡?過去兩百年的媒體形式為何失效?當舊有典範被打破,傳統媒體如何調適?如何轉進?它們碰上哪些艱危苦楚?又看到哪些隧道盡頭的微光?

資訊模式的迥異

至於那些沒有紙張、沒有電波時段等限制的原生網路媒體,如何循著不同路徑、搭載不同技術、開發不同模式,重新定義內容、發行與營運結構?它們的機遇與挑戰有哪些?

在水泥未乾的變動年代,由於資訊傳遞與反饋的模式迥異以往,如何衝擊新聞產業自身?各種效應又如何外溢到我們的生活空間?假新聞、同溫層、社群媒體、網路政治,這些關鍵詞如何影響文明社會?如何解讀這些紊亂糾葛的資訊現象?

傳統的新聞記者角色為何?如何隨著數位變遷出現定義流動?社群編輯、互動編輯、對話編輯、夥伴經理⋯⋯等新興媒體職位,如何伴隨數據分析技術,躍為編輯台運轉的重要核心?在此同時,記者的社會功能又有哪些變與不變?這些問題,既是我的職業好奇,也是我作為媒體消費者的核心關切。

媒體的困頓與突破

書中的媒體案例,並非凱旋加冕的成功故事,我反而關注它們不同層面的猶豫、脆弱、困頓、挫折,因為這是鐵錚錚的實態;然而,我更想知道,它們在猶豫脆弱困頓挫折之際,如何嘗試與惡劣環境周旋,憑藉勇氣、創意與執行力,在泥沼裡一寸一寸緩慢推進,一寸一寸收穫可敬的果實?

接下來,作為開展全書的暖場體操,這篇導論將分成三大部分:三層肉困境:新聞媒體身處何種資訊時代?關鍵困境為何?五個模式衝突:當代傳播媒體,面對哪些關卡選擇?如何解開這五種模式衝突,從中找出可能突圍的全新典範?六項終極拷問:身處時代夾縫的新聞媒體,最終需要哪些自我檢驗?

產業的快速流變

回顧當代傳播科技演進史,媒體產業在短短二十年內,主戰場從傳統的報架與遙控器,迅速被拉至桌機與滑鼠之間,再移動到筆電與網卡的連接空間,如今又框進手機螢幕與Wi-Fi電波裡。換言之,新聞產業的生態鏈幾度被打斷、被重新整理,目前正處於易筋錯骨的階段,資源配置與廣告生態失衡,讀者、生產者、廣告主都在重新最佳化,重新訂立隱形契約。

當此之際,從「三層肉」的數位傳播架構,到「五大模式衝突」的灰色地帶,都在新舊媒體界線日漸模糊的今天,強迫新聞從業者在亂世中摸索新路徑,在渾沌中尋找新典範。本書記錄的案例故事,無不試圖提出自己的應對方案,內容形式的、讀者互動的、營運模式的創新提案。

資訊的泡泡

近年來,「同溫層」、「回音室」(echo chamber)是讓人難以忽視的網路傳播議題,社群媒體的盛行,加速了此一現象,而兩者之間,也有微妙差異。「回音室」通常意指一個相對封閉的傳播環境中,意見相近的聲音不斷來回放大,讓網路使用者強化己身立場;至於持少數意見者,通常選擇沉默不出聲。

「同溫層」又稱作「資訊濾泡」(filter bubble),後者由網路媒體「Upworthy」創辦人帕里瑟(Eli Pariser)提出,意指臉書及Google的演算法以個人化、最佳化為名,透過個人偏好、人脈連結與關聯性計算,主動為用戶篩濾資訊,形成一個又一個「資訊泡泡」,最終可能造成資訊偏食。

在此過程中,由於人際連結的隔閡,加上社群媒體演算法推波助瀾,不同意見者容易自動隔絕彼此,難以交流對話,甚至「刪友」或「設為靜音」,漸漸集結形成「同溫層」,各自「抱團取暖」,各自打造回音室,因而錯估形勢,誤以為自己是主流意見,不願聽見外界聲音。

已有的同溫層現象

早在2014年,演算法造成資訊濾泡的現象,已經越來越明顯。當時,《華盛頓郵報》記者蘇利文(Gail Sullivan)曾撰寫一篇〈臉書及推特演算法,如何控制你看見佛格森事件〉,她舉出不少例證,當美國佛格森爆發種族衝突事件,許多人的推特被衝突現場的新聞與照片洗版,同一時刻,他們的臉書幾乎只有「冰桶挑戰」的訊息。

蘇利文分析,推特的時間軸排序,較少介入濾除朋友的訊息;臉書的演算機制,明顯偏好比較熱門、比較討好、比較能吸引按讚或留言或分享的訊息,它們更容易曝光在更多人的塗鴉牆上。反之,相對冷門的內容,會被臉書演算法自動濾除。後來,推特時間軸也加入演算法機制,相形之下,更容易被熱門議題或特定團體操縱,也更容易形成資訊濾泡現象。

「同溫層」不只存在於網路個人,也存在於新聞報導中,當新聞媒體抱持特定立場,很容易尋求迎合己方立場的資訊,忽略相反立場的蛛絲馬跡。2016年川普當選總統,美國媒體圈就自我批判,認為位於東西岸大城市的主流媒體,困在自我感覺良好的同溫層裡,輕忽另一半美國人的不滿聲浪,因而誤判川普崛起的社會因素。無論台灣或歐美,「同溫層」都是複雜難解的傳播現象,更與「假新聞」的崛起交互糾結。然而,被科技與人性打破的,唯有科技與人性能修復它,必須由網路個人、技術創新、專業媒體共同採取行動,才能扭轉當前的諸多怪狀。(丁芸安 輯)

書名:新聞不死,只是很喘:媒體數位轉型的中年危機
作者: 黃哲斌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