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工代表勞權進步 學者:不須預告

張朝瑋 2019/02/14 17:51 點閱 29279 次
學者分析,華航機師罷工不是機師個人問題,背後代表的是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勞權問題。(photo by 網路截圖)
學者分析,華航機師罷工不是機師個人問題,背後代表的是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勞權問題。(photo by 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張朝瑋台北報導】華航14日上午再次進行勞資雙方協商,學界方面也已有140位大專校院教授連署聲援罷工行動,學者們在聲援記者會上表示,社會大眾都有可能會參與罷工,且此次罷工不是機師個人問題,背後代表的是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勞權問題。而有聲音呼籲立法規範「罷工預告期」,學者批評反會成勞權進步的窒礙。

台灣進步的可能

東華大學副教授張鑫隆表示,此次罷工對台灣是代表進步的可能,社會不應該支持過去長久以來的和諧假象。而如前幾日華航主管帶領地勤人員反罷工,及發給沒參與罷工的機師們不參與罷工獎勵金等,都是資方不當行為的最佳例子。在協商中,華航對於要求也都是用增加成本、依法執行等模糊理由塘塞過,這亦是違反誠信協商的不良示範,表示資方沒有誠意解決。

而在預告期的爭議上,張鑫隆指出,資方在協商過程中就應會預知到勞方什麼時候罷工,設立預告期限制是對勞權相當不利,國外的預告期是要提醒大眾使其有時間預作準備,而非告知資方以使其有時間來對付勞方。而此次機師工會早預告說可能會在過年期間發生罷工,已經有盡到預告的責任,如果再立法只會成為未來勞權進步的窒礙。

張鑫隆批評,台灣政府及企業對於勞動人權的責任議題都一直在迴避,不像國外很多企業都會標明遵守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勞動規範,這些企業甚至還會去要求中下游公司要一同遵守,台灣政府應該更積極的訂定準則,並嚴格要求企業遵循,尤其是國營或大型企業更該如此,因為這也牽扯到國際形象。

人人都有機會罷工

東吳大學人權中心主任陳瑤華分析,社會大眾都有機會成為參與罷工的一員,
所以尊重勞工罷工權是大家要學習的課程,而對於這次罷工網路上有很多分化勞工的論述,民眾一定要去拒絕。她舉之前的婚姻平權運動為例,同志團體的奮鬥讓大家關注人權的議題,這次機師罷工也是代表台灣長期存在的勞權問題,社會要支持才能讓台灣勞資關係更進步。

有論述認為罷工只是機師為爭取個人的薪資,屬於私人事務,但陳瑤華認為,這次帶出一個重要公共議題就是飛安,所以不是個人,而是涉及到整個社會的重大公共議題,如果沒有這次罷工,社會永遠不會知道飛安的潛在威脅,又會怎樣影響到每一個搭機的乘客權益。

工時方面,華航對機師的工時計算只限在飛行的時間,前面的準備都不算數,陳瑤華認為大眾應對此非常的熟悉,很多勞工的工時計算上,資方都以非常狹義的定義在計算,以社工在處理家暴時為例,政府說只有去處理個案的時候才算值班費用,平時待命或處理資料時都不算,這種不合理的勞資爭議其實是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