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地方藝術資本 要打造台灣的巴黎

宋秉謙 2018/09/18 15:57 點閱 21141 次
台灣11個重視文化資本的團體聯合發表聲明,希望大眾關注地方的文化政策。(photo by 李牧權/台灣醒報)
台灣11個重視文化資本的團體聯合發表聲明,希望大眾關注地方的文化政策。(photo by 李牧權/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宋秉謙台北報導】談到以藝術結合觀光的大城市,很快會令人聯想到具獨有文化特色的巴黎、倫敦、東京,隨著文化資本累積城市內涵的風潮愈盛,台灣11個重視文化的團體聯合聲明,盼民眾能選舉「擁有良好文化政策」的縣市長候選人治理城市,台灣藝文空間連線協會理事長李曉雯18日呼籲選民,注重文化事業不只是少數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

師大社會教育學系教授廖世璋分析說,對比現今幾個文化大城如巴黎、倫敦等,都擁有獨一無二的藝術文化地位,他們將新興的藝術創作結合過去的歷史古蹟(羅浮宮、凱旋門),打造出屬於巴黎的文化資本,加上行銷得宜,吸引觀光、增加各領域的收益,同時還讓該城市的人民有認同感與自豪感,可謂一舉數得,「當初巴黎決策者是靠著改造系列計畫,逐漸奠定藝術之都的基礎。」

談回台灣的地方治理,李曉雯表示,注重文化事業並非靠少數人努力,而是需要大家一同關注與自己城市有關的事務,「雖然地方政府多有舉辦藝術慶典活動的經驗,能達到吸引人潮與話題的效果,但仍算是單向進行文化建設而已。」意指人民也可以是推動的一環,而非將這份切身的事丟給相關文化團體。

李曉雯指出,現行的地方藝文團體仍舊面臨空間問題、租金過高及機會不足等限制,她呼籲,地方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文化治理政策,必須包含實際方針與預算編列等「實質政策」,否則要達到像巴黎、倫敦有系統性的打造,根本是癡人說夢,「希望地方選民能選出有實質文化政策作為的候選人。」

中央大學教授王俐容也提及文化政策成功與否,需要因應在地需求,找到各地獨特的「定位」,才不會變成一窩蜂的模仿,她認為,地方推動文化政策時,需要與當地藝文團體接觸,回應文創的需求,才能在雙向交流中,找到該地方最具發展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