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歲社會將至 老者工作、居住權堪憂(20180816-嚴震生)

醒報編輯部 2018/08/16 09:58 點閱 14908 次
日本老人(photo by pixhere, used under CC License)
日本老人(photo by pixhere, used under CC License)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嚴震生(政大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整理:王慶宇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日本已經進入高齡化社會,但現在要面對更長的「超超高齡化社會」。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開始召集很多官員一起開會,規劃百歲社會的需要。如果未來日本人都活到100歲,房子能不能住?保險怎麼處理?生活如何料理?

結論是要改變就業率,讓大家就算到75歲還是能繼續就業。政府也要改變終身雇用制的薪資來解決這個問題,請嚴老師分析一下,百歲社會應該不只是日本而已,像我身邊許多朋友的父母就都90幾歲,也在社會上趴趴走。

百歲不再「古來稀」

嚴震生:如果活到100歲,應該是「古來稀」,非常稀有,在日本就有六萬多人。日本平均年齡,女性是87歲,男性快要82歲,是一個超高齡社會,日本的人口也有一半超過50歲。在19、20世紀時,全球平均年齡相當低,50歲就要退休了,但現在50歲只落在平均年齡中間而已。

過去中小學老師只要做滿25年,50幾歲就可以退休。若女老師可以活到85歲,表示只工作20幾年就退休,之後還有30幾年要活。工作的時間比退休時間短,退休俸的問題就會出來。這反映出台灣處理年金改革議題是正確的。確實,太早退休對社會福利是很大的負擔,所以退休年齡才會從50歲開始一路往後延,現在甚至要延到65歲。

高齡工作不用全職

現在日本,很多人都希望能做到70歲,甚至繼續做下去,因此日本超過65歲的工作人口比率大概是全世界最高。日本人即使有退休金,也可能覺得不足,或是希望透過工作調節生活,而不只是等著走向人生終點。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在處理高齡化社會問題時,會特別希望要處理就業,釋出一些非全職工作讓老人家來做。

最近的報導也提出很多老人回到職場的新聞,例如修榻榻米,或是整理一些傳統手藝的東西。雖然他們動作慢一些,但年輕一代也沒人會做。過去曾經做過家事服務,也就是照顧殘障者或是行動不便的人,到了65歲後,大概也沒辦法做全職,但仍可幫忙紓解工作壓力,在最缺人的時候做個3小時或半天,都是對社會有幫助的。

老人需重新定義

在台灣也有這樣的概念。最近看到推出「中」老人,也就是60-75歲的老人,去幫助真正的老人。其實在台灣有很多這種人,因為65歲就要退休,乾脆來照顧80、90歲的父母親。看起來好像是老人照顧老人,但現在都應該要重新定義,65歲不能算是老人。

這當然是高齡化社會才會出現的老人照護問題。日本還比較好,因為房子仍以傳統平房居多,在居住環境上還不錯。但在台灣,有許多4、5層樓的老公寓並沒有電梯,對老人是很大的挑戰。所以高齡化社會來臨後,許多如就業、居住、社會、就醫等問題,都不是30、40年前的大家所可以想像的。

問:所以看起來,老人自己也要重新調整。過去可能覺得退休以後就去遊山玩水,或是在家裡養老。但其實很多人到了退休年齡,都還身強體壯、頭腦清楚。我認識很多人到了80、90歲身體狀況也都很ok。

在這種狀況下,國家利用他們的生產力,就能幫忙年輕人減輕負擔,否則年輕子女需要奉養自己的父母親到80、90歲,等到有自己的人生的時候也都已經50、60歲。本來壽命越來越長是好事,但長壽的老人也不應成為子女的負擔。

銀髮族是職場資產

嚴震生:目前亞洲人平均60幾歲退休,到他們真正離開,都還有20幾年時間。有健康的身體,總不能只遊山玩水。如果去工作,也能在工作中得到生活的意義。因此如何讓社會或企業能接受高齡工作者,認為他們是資產而不是負債,是台灣未來需要在認知中做很大的調整,不能繼續認為銀髮族就應該退休、去遊山玩水。

而是銀髮族若願意續留職場,就是國家的資產。他們留在職場除了可以工作,更可以減輕社會福利的負擔。但現在很多人認為這些人不退休,未來年輕人就會沒工作,可是年輕人的比例,包含台灣、韓國與日本都在下降,出生率平均都剩不到1.2%,少子化很嚴重。將來靠他們奉養這麼多老人,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老人要自己找工作,有收入才不會造成年輕人在退休金制度上的負擔。若現在大家都從60、65歲開始拿退休俸,等到現在的年輕人60幾歲時,國民年金搞不好已經破產,這方面國家必須做出調整。

問:日本現在怎麼做,過了10幾年後就換成台灣。日本人對於房子的需求越來越少,因為他們活得久,房子也不需要換。再來是房子本身的品質與內容適不適合高齡者居住。他們目前就邁向「重質、減量」的方式。減少建築但增加質量,讓房子可以住得久一點。

政府應魄力推都更

嚴震生:我認為這應該也是台灣要做的。台灣目前每天還在猛蓋新屋,但我們都知道台灣人口沒有繼續增加,如果繼續蓋下去,只會有更多空屋。與其讓大家炒房,不如對現有的公寓做都更或是翻新,讓原來的人們可以繼續居住並免除爬樓梯或是不方便進出的限制。

但不管是在過去或是現在的政府,都沒有非常具體、讓人耳目一新的規劃,因此始終還在牛步前進,不符合台灣社會的需要。我希望政府在這件事上展現魄力,做出有效率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