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成癮」列疾病 醫:小心3C產品

蔡岳宏 2018/07/10 15:10 點閱 12257 次
圖說:專家呼籲,兒童受電玩影響大,但科技產品已融入現代生活,應培養兒童善用3C產品。(photo by Pixabay under CC license)
圖說:專家呼籲,兒童受電玩影響大,但科技產品已融入現代生活,應培養兒童善用3C產品。(photo by Pixabay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蔡岳宏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上月將「電玩失調症」列入精神疾病,但須符合成癮,嚴重影響家庭、社交、學業、工作,並持續12個月以上。對此,國際遊戲研究組織格里菲斯博士表示,標準公布後,確診的病例少見。但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西奧多西博士強調,兒童是最容易受影響的族群,且同儕壓力是主因,並呼籲,科技產品已融入現代生活,應培養兒童善用3C產品。

根據《NJ新聞網》報導,世界衛生組織上月將「電玩失調症」列入新版的《國際疾病分類》,作為醫療人員診斷依據。根據診斷標準,若成癮嚴重影響家庭、社交、學業、工作,並持續12個月以上,就可能是電玩失調症。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遊戲人口約占世界人口1-3%,但只有少數玩家符合診斷條件。然而,世界衛生組織呼籲,玩家必須警覺遊戲是否影響生活,特別是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

「世界衛生組織的措施,不會讓電玩成癮問題一夕改變。」格里菲斯向《inews》表示,電玩失調症的確診案例非常少,僅僅只是鼓勵更多專家投入相關研究,讓成癮者有更多資源得以求助。另外,電玩失調症是否屬於成癮,學術上仍有爭議。格里菲斯表示,電玩失調症的腦部前額葉皮質運作模式,與酒精、賭博成癮類似。但有另一派學者認為,電玩失調症與焦慮、注意不集中等疾病較類似。

「許多遊戲廠商拿著電玩與成癮無關的研究,試圖規避責任。」格里菲斯反駁,遊戲具有令人上癮的性質。據統計,約有27%玩家年齡小於18歲,西奧多西對兒童電玩成癮的問題感到憂心,「許多兒童不去上學,不與同儕互動,一心一意投入電玩。」西奧多西說,過去兒童大多是流連電玩場所,但如今卻鎖在房間玩遊戲或隨處玩手機,久坐的結果也會造成深部靜脈栓塞、腎臟發炎等疾病。

針對如何治療電玩失調症?西奧多西表示,美國醫生相信,電玩成癮與多巴胺的上癮機制有關,能透過藥物改善,但研究不夠徹底,藥物治療危險性高。根據西奧多西的臨床經驗,若父母限制孩童遊玩的時間,會帶來很好的效果,但他呼籲,科技產品已融入現代生活,完全禁止3C產品非適當方法,應培養兒童良好使用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