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少見的「TED講者談TED」

章文 2015/10/27 10:38 點閱 690325 次

不愧是張翠容,觀察點經常不同。這是少見的「TED講者談TED」。
quote:
群眾心理中有膜拜的傾向,只要你祭出崇高無比的大旗,便能令人趨之若鶩跟隨你。其實,崇高理想本身不是罪,但給神化了便好有問題。被神化是邁向異化腐敗的第一步,儘管初衷如何良好。⋯⋯
更多

Susanna Chui-yung Cheung

「十八分鐘」的背後

從歐洲回到香港,又匆匆忙忙飛往台北,受邀參加TED talk x Taipei 的演講。TED源於美國,這個英語縮寫TED 意指technology (科技 ) 、entertainment ( 娛樂 ) 、 design( 設計 )。

TED誕生於一九八四年,由美國一家自稱為私有非營利機構主辦,開始時主要邀請美國眾多科學、設計、文學、音樂等領域的領軍人物,分享他們關於技術、社會、人的思考和探索,並以每人十八分鐘時限,精簡傳遞新意念,又有故事和信息,讓觀眾不需花耐性便能很快受到啟發,甚至改變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反思自己的行為。

這樣看來,原意十分不錯,講者內容也很精彩,慢慢建立出一個品牌,講題並逐步涵蓋到各領域。跟著世界不少地方亦蜂湧推動這種風格的演講大會,美國TED後來授權其他地方做TED x ( x後面是地市名字 ) ,都說是授權了,當然有合約,規定要跟足美國TED的方式和要求。

以前我只是在網上看,也曾經因為在網上聽了一位印度思想家 Bunker Roy講述他的赤腳學院,受到感動,立刻前往印度訪問他。

今次在台北參加TED,對TED卻又有另一番感受。講者共有三十位,來自不同領域,分兩天進行。奇怪的是,主辦人不會在開會之前或之後,邀請講者聚首一堂,讓我們互相認識,免得在偶然機會踫上也不知對方是誰。如果期待主辦人前來與講者握一下手,道謝一聲,也不會太過份吧!好歹我們沒有演講費,算是義務勞動,而且之前又花了不少時間作準備。但,一頓飯也沒有,連紀念品也欠奉,總之,你在那十八分鐘履行了你的工作,就是了。

至於活動所有開支,全部有贊助,大至場地、機票、酒店、技術支援,小至啤酒便當。主辦單位僅有開支是數位全職員工和辦事處 (可能也是贊助 ),其他都是義工。可是門票一點也不平宜,每人盛惠四千八百元台幣 ( 聽聞美國收取一千美元入場費 ),八百張門票一早售出,加上同年內由TED衍生的其他收費活動,一樣昂貴。

問題是,受盡贊助又標榜是公益活動,為甚麼門票可以收得這麼貴?門票收益往哪兒去了?

參加完台北 TED talk後,我一直在思考上述的問題,那一種光環容易催眠人。群眾心理中有膜拜的傾向,只要你祭出崇高無比的大旗,便能令人趨之若鶩跟隨你。其實,崇高理想本身不是罪,但給神化了便好有問題。被神化是邁向異化腐敗的第一步,儘管初衷如何良好。

你們同意嗎?那就請大家不要太盲目吧!

請原諒我坦率分享感受,只因我覺得那「十八分鐘改變世界觀念」真的很棒,很想去珍惜它,才指出當中的問題,真不希望它被變質為美式資本主義的一種生意模式就好了,請想想,美國TED總部至目前為止向全球八百多個城市給與了授權,以其模式營運,究竟有否收取授權費用?對於公益團體而言,帳目透明很重要,可讓我們釋疑。

儘管有意見,但今次台北TED活動中的表演節目還是很精彩,表演者落力演出,特別是台灣本土音樂人陳明章,他的歌聲簡直是天籟,工作人員和志工的勤奮努力也讓我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