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養成 台灣美術家多元綻放

游昇俯 2015/07/07 15:04 點閱 5158 次
廖繼春1928年以《有香蕉樹的庭院》(芭蕉の庭)入選帝展,是第2位入選帝展的台灣畫家。
廖繼春1928年以《有香蕉樹的庭院》(芭蕉の庭)入選帝展,是第2位入選帝展的台灣畫家。

【台灣醒報記者游昇俯綜合報導】陳澄波、李石樵、倪蔣懷與藍蔭鼎等台灣第一代美術家奠定了台灣美術發展的基礎,其中不少畫家在台北師範學校受教期間師事石川欽一郎,他們吸收殖民環境下多元混雜的美術養分,而漸從具官方色彩的美術展覽「帝展」、「台展」中嶄露頭角。而同是師範學校畢業的廖繼春,更能以開明、包容的教學,開啟往後台灣現代美術的發展。

日籍教師石川欽一郎在1907年首度來台,任教於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1918年後改名台北師範學校),雖然是日籍人士,卻使用西洋水彩技法,描繪台灣鄉村景物,吸引了曾就讀於師範學校的陳澄波、李梅樹、李石樵、藍蔭鼎、洪瑞麟等台籍畫家景從,允為台灣近代西洋美術啟蒙者,也是台灣學校美術教育開創者。

【台灣美展中出頭】
他更倡議台灣總督府舉辦官辦美展,並實際參與台灣美術展覽會創辦及擔任審查,使台灣民眾在美術競賽中與日本人公平競爭。

李石樵便是在1923年進入台北師範學校,受教於石川欽一郎,1927年曾以《台北橋》入選第一回台展。台展是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文教局外圍法人組織台灣教育會所主辦,具有以展覽達到教育目的,宣傳日本審美觀,具有殖民地當局品味的展覽活動,是台灣第一個大型美術展覽會。

李石樵在1931年進入東京美術學校就讀,1933年更以《林本源庭園》入選帝展。一生奉獻藝術,從事創作長達60餘年,過逝時留下400餘件油畫、水彩、素描作品,是台灣第一代西畫家中作品保存最完整的一位。

【開啟現代繪畫】
出身台中豐原農家,早年也於台北師範學校就讀的廖繼春,1924年赴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系進修,畢業後於台南長老教會中學創設赤島社。在1927年的首屆台展中,他以《靜物》獲特選;1928年再以《有香蕉樹的庭院》(芭蕉の庭)入選帝展,是第2位入選帝展的台灣畫家。他的畫作常以燦爛明亮的色彩,表現奔放明朗的情調,被稱為「色彩的魔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