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週刊槍聲響 恐怖份子再行刑、雙橡園升旗掀波 台灣沉著滅火、南韓認養問題多 台灣可為殷鑑(20150109國際現場嚴震生)

醒報編輯部 2015/01/09 10:10 點閱 1407 次
全球網友群起透過社群網站聲援《查理週刊》,首創「#Jesuicharlie」(我是查理)的標籤,並將臉書、推特大頭照換成黑底白字的「#Jesuicharlie」字樣,譴責恐怖組織壓制言論自由的暴行。(photo by Valentina Calà on Flickr_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全球網友群起透過社群網站聲援《查理週刊》,首創「#Jesuicharlie」(我是查理)的標籤,並將臉書、推特大頭照換成黑底白字的「#Jesuicharlie」字樣,譴責恐怖組織壓制言論自由的暴行。(photo by Valentina Calà on Flickr_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主持人:醒報社長林意玲
與談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嚴震生教授
整理:陳昱穎、游昇俯、谷佳樺

一、查理週刊槍聲響 恐怖份子再行刑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最近最大的新聞就是穆斯林又大開殺戒了,在法國有一個左派的刊物叫做《查理週刊》, 7日上午遭3個蒙面的歹徒槍擊,造成至少12個人死亡。整件事情驚動法國和西方世界,請嚴老師分析一下。

【恐攻近年頻繁發生】
嚴震生:過去在法國大革命時代就有這樣一個傳統,經常以漫畫諷刺,例如以前是諷刺國王或皇后怎麼樣奢華,從18世紀末期、19世紀到現在,除了政治人物,也會諷刺媒體,主要的訴求非常的左派,就是對階級和特權的抗議,也常諷刺一些宗教,因為法國過去天主教相當腐敗,所以現在諷刺宗教,也包括伊斯蘭。

這也不是第一次有類似攻擊,過去在2005年丹麥曾經也是因為一幅漫畫諷刺諷刺了穆罕默德,後來引發很大的爭議,當時的轉載也受到抨擊。最近也看到《查理週刊》也受到威脅,甚至要求法國警方提供保護,但是沒想到事情還是發生了,這是讓法國或歐洲世界感到很震驚。

我們看到最近有幾個狀況,之前在澳洲有位恐怖份子劫持了一家咖啡廳,殺死了幾個人。還有在去年10月開始,在德國就有反歐洲、西方伊斯蘭組織,在過去幾個月愈來愈多人示威,所以歐洲有一股反伊斯蘭的聲音,現在又發生這麼嚴重的一個恐怖攻擊,竟然帶著AK-47直接衝到週刊總部,就槍殺十幾個人,至少死了12個人,不只是雜誌社的人,還有包括警察,也被槍決掉了。這3個嫌疑犯現在換了一部車子跑了,警察還在追趕當中。

我覺得這一件事讓法國人突感覺到恐怖份子就在他們身邊,過去馬德里車站爆炸、德國的Disco、英國地鐵也發生過爆炸案,但是法國卻沒有遇過這樣的攻擊,法國本土50多年來沒有發生過這麼嚴重的血腥暴力事件。

上一次是1969年初期,當初是右派反對讓阿爾及利亞獨立,所以有這樣的行動,但也是50多年前了。現在法國遭遇到這種情況,難怪法國的民眾都要聲援記者協會,都是示威、抗議這樣血腥暴力的事件。

【漫畫諷刺的幽默】
問:這個《查理週刊》其實早在2006年的時候,就開始刊登很多諷刺穆罕默德的漫畫,後來在2011年的時候,還因為刊載穆罕默德的漫畫遭到燃燒彈的攻擊。到了2012年9月又刊載了穆斯林的裸體漫畫,可見週刊一直以來都有發生這些事情,但是他們都不害怕,繼續刊登,我覺得夠有勇氣了。

嚴震生:其實法國人有他們另外一種幽默,他們認為說不要把宗教看得那麼嚴肅。今天大家如果去想歐洲國家過去的宣教士,會想到的是英國、北歐或甚至是德國來的。但法國是天主教,法國今天也不再是一個宗教觀念強的國家,常常有一些諷刺,不僅是諷刺穆斯林,過去也諷刺天主教,甚至也有諷刺教宗的。

我看到一個最好玩的漫畫是,前一任的教宗退休,是第一個任內退休的教宗,退休下來引用馬丁路德金恩的那句話說:「終於自由了。」漫畫就用這種諷刺說其實做教宗是很累的。

漫畫跟報紙還是不太一樣的,它一眼看就知道涵意。在今天看到各種媒體發達的社會,漫畫是一眼就可以看到且不需要閱讀太多的。

這週刊雖然是一個小眾的媒體,但是在報攤或地鐵還是看得到,所以有固定的觀眾,也因為如此,我相信激進份子看到了,就會說這是在褻瀆我們的先知和宗教,所以必須要予以懲罰。這個是言論自由和宗教長期之間的衝突。

【終結冤冤相報】
問:請教嚴老師我們應該怎麼樣看待這個事件?是不是應該給創作者空間,不管是什麼調侃內容大家應該要有雅量,哈哈一笑就過了,還是我們不應該去挑動這個信仰的敏感神經,把人家宗教的創始人當作調侃的對象?

嚴震生:我覺得同樣的,也有人諷刺過耶穌,對有些人來說也不太能夠接受,所以我大概能夠了解這樣的感受。可是包括阿拉伯聯盟或埃及這些國家,都認為有這樣的感受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使用暴力,我覺得這是很清楚的,就是他們也譴責這樣的暴力。

如果認為說刊登諷刺漫畫是不對的,你可以寫信反應、抗議,但是如果完全採取暴力,而奪去這些人的生命,這應該也是你的上帝、阿拉所不允許的。

問:沒錯,在這個社會上以暴制暴真的很可怕,前一陣子我們也討論到有關於索尼諷刺金正恩的電影《名嘴出任務》,也是被駭客攻擊,好像這個社會都殺紅了眼,只要是非我族類,就要置之於死地。

嚴震生:最後我提一下澳洲的恐怖攻擊事件之後,有住在澳洲的伊斯蘭婦女不太敢一個人搭車,或就把面紗拿掉,結果就有人留言說:「沒有關係,不用怕,我會陪妳。」那我覺得法國現在發生這樣的事情,可能更希望讓溫和派的穆斯林不要感覺到會受到影響,這才是一個好的開始。

問:沒錯,希望哪裏有恐怖,哪裏就有和平與愛。

二、雙橡園升旗掀波 台灣沉著滅火

問:我們最近在美國雙橡園升起國旗,這是史無前例的事情。升起國旗我們很開心,可是沒兩天美國就抗議了;最近正好駐美國代表處代表沈呂巡回台灣備詢,在立法院掀起風波。

《醒報》登了好幾篇,包括沈呂巡說不只在雙橡園升旗,我們也會在抗戰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紀念日降半旗,這安撫一下中國,代表我們也紀念這樣的日子。

我們會認為雙橡園是我們的土地,為什麼不能升旗?因為中國抗議,於是美國出來講話了,說是針對這件事,不符合美國的政策;但有一句話更重要:台美關係沒有受到影響,請嚴老師幫我們分析一下。

【歷史象徵性】
嚴震生:先介紹一下雙橡園,過去我們取得雙橡園,先是租、然後購買。從二次大戰就開始使用,到1979年美國和台灣斷交以後,雙橡園一度賣給自由中國之友社,但是3年之後、1982年又買了回來,就變成一個我國在美的接待處,過去是一個大使的官邸。

按照國際法慣例,大使館跟大使官邸都是享有特權的地方,但如果你去華盛頓看到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處門口是沒有放國旗的,因為我們沒有官方的關係,然而雙橡園視同我們的領土,美國是管不著的。現在比較尷尬的是,我們在美國的僑胞於自己家裡插上國旗也沒人管,但雙橡園好像處在這兩者中間。

問:模糊地帶?

嚴震生:對,它不是真正大使館代表處,也不是代表或大使官邸,只是我們的一個財產。但我們常在這裡辦一些活動、接待等等,像台北賓館一樣,也辦過國慶酒會,在斷交30年後、袁健生代表時期辦了國慶酒會。我自己到過雙橡園幾次,但只是在附近走走,沒有到更遠的地方,雙橡園大概占地7點多英畝,他們說占地跟美國白宮差不多大。

這是一個很有歷史象徵意義的地方,今年元旦在此升旗,剛開始我們以為和美國有默契,後來看來其實沒有。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的發言出來了,好像關係也沒改變,有人說這象徵美台關係改善,但好像也沒有。

問:沒有變好也沒有變壞嗎?

【複誦政策語言】
嚴震生:對,升旗也沒什麼錯。當時雙橡園升旗美國官員沒出席,也沒有邀請媒體來大肆宣揚,主要是對內發個新聞稿,台灣這邊很開心就完了,沒想到新聞出來了,中國那邊當然不高興、要抗議。我覺得是行禮如儀、是一定要抗議的,沈呂巡這次在立法院也回答得很聰明──說我們抗戰勝利、南京大屠殺也要降半旗。

現在的狀況是有一點模糊,實在是因為象徵性意義太強了。所以中國必須要抗議,美國也是回答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3個公報、台灣關係法,兩邊都在複誦他們很熟悉的政策語言。

這件事過了,不一定會下不為例,但至少,沈呂巡是一個比較敢衝的外交官,雖然馬英九希望美台關係零意外,但有時候不衝撞就不會有突破嘛!

問:不過北京好像很緊張,怕我們在外交上有什麼突破,而美國就好像鸚鵡一樣,像嚴老師說的,重複一些基本政策。沈呂巡從中衝撞出一些外交的空間,希望確保台灣的尊嚴,但不曉得升一面國旗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應有大國風度】
嚴震生:中國很尷尬的是,它當然不希望台灣走向台獨,但若不走向台獨,「中華民國」的招牌就還要維持,國歌、國旗若不能維持,就像過去台獨力量說的:反正中華民國的國歌國旗也不能使用,比如奧運都要放國旗歌、不能放國歌,甚至會場不能帶國旗進去,那我乾脆就獨立了。

中國應該從另一個角度想,如果它今天不希望台灣走向獨立,它應該更尊重中華民國的國旗或國歌,讓「Republic of China」這樣一個名詞,未來還有機會跟它談統一吧。

我覺得中國大陸不能這麼僵硬,它現在崛起,政治、經濟、軍事力量都比較大,別的國家也會在意它的一些想法;但我認為就是因為它壯大了,所以不可能再訴諸武力來解決問題,因為會讓它的形象、國際運作空間受到影響。一定要展現它泱泱大國的風度,我覺得中國應該不要太在意這些小事,它可以抗議,但抗議完應該就是結束了。

【嫻熟對美業務】
就像我們跟美國軍購,每一次買什麼它都要抗議,抗議完了美國還是繼續賣,我們也還是繼續買。中國說美國賣給台灣武器是不符合817公報,美國說是根據《台灣關係法》,反正大家就是複誦政策,我們應可以在美國、中國的矛盾之間獲得滿多的利益。

問:沒錯,我看我們外交官也是非常有勇氣,沈呂巡說,他做中華民國外交官,如果沒辦法升旗就是失職,所以明年元旦他還要繼續升旗,今年抗戰7周年也要升旗。

有趣的是,外交部說沈回去一定要修復台美關係,美國也說下次有什麼動作要先讓我知道,不過沈呂巡說整個交涉過程都有回報外交部,只是升旗這件事沒有回報;他說:「我不會事先去問美國或外交部我可不可以唱國歌,這是很可笑的事。」

嚴震生:沒錯!沈呂巡他在美國做對美外交很多年了,特別是從國會組開始,所以他跟美國國會是非常熟的,他回台灣後也做過北美司司長,也做過外交部的政務次長負責美國業務,他應該是少數台灣對美國的業務熟悉到美國人都怕的──意思是美國人認為他們對美國的業務可能都沒這麼熟。

所以他今天能夠做這樣的決定,我相信還是有所本,大概知道有哪些事情可以做,要修復關係、他也是最有機會修復的。

主持人:太好了,謝謝嚴老師。

三、南韓認養問題多 台灣可為殷鑑

問:大家都知道韓劇裡頭,常常都會提到領養小孩。韓國人對於被領養這件事非常不能接受,想要隱瞞被領養的事實。最近韓國新修訂的法令,使得領養的規範更加嚴格,請嚴老師說明一下。

【從韓劇看領養】
嚴震生:在台灣有很多人看韓劇,而當中有些主題很常見,比如說車禍後失憶,或是小孩失散,然後被找到了。還有另一個主題就是,從小被領養去了美國,長大之後回韓國找父母。有些可能是未婚生子,就像台灣一樣,那孩子就會交給機構去供人領養。韓國每年有上千個孩子被領養,特別是被美國人給領養。

但是在韓國的文化裡頭,是非常注重血緣的。韓國人會認為領養的孩子不是自己的血緣,所以不太願意去領養小孩。在美國,有很多白人卻有個東方面孔的小孩,是韓國人的後裔。他們在美國也受到很好的教育,當中有些還是會去「尋根」,但小孩認為美國的家庭給的愛是更多的。

有些美國家庭也會認養已經是青少年的孩子,對孩子來說,他們從來沒有感受到像這樣的愛,因而開發了他們的潛能,表現的很優異,這些人回韓國之後,對於這樣的現象,很不理解為什麼自己人不願意領養自己國家的孩子。

【修法後領養更困難】
等韓國人經濟成長以後,認為這是一件丟臉的事,認為就像非洲國家一樣,自己養不起,還需要外國人來領養,像中國過去也是,很多中國的女孩子都被美國人領養。

20年前我居住的阿拉斯加州,大概有100個美國的家庭領養中國的女孩子,有些家庭領養一個還不夠,去領養兩個。父母親還到中文學校去學習中文、新年時穿上中國的傳統服飾,有些甚至帶著孩子回國尋根,他們都是非常認真在教育孩子。

而韓國人會認為,我們現在是已開發國家,是OECD的成員,居然還有小孩被領養。於是他們開始限制,使得條件變的非常嚴苛,被認養的人也隨之減少了。然而,韓國限制了外國人領養,自己國內又不領養,反而無法讓孩子得到較好的教育及照顧。在海外的人,就希望能夠打破這樣的傳統。許多韓國的家庭,連父母自己都不好意思承認孩子是領養來的,也不敢和孩子說。

在美國,你東方面孔,父母卻是金髮碧眼,那大概也知道自己是領養來的。但是在韓國,連領養自己的民族同胞,也不敢講。現今的韓國已是比較成熟,且和台灣一樣為出生率較低的國家。出生率都已經如此低了,又有孩子等待被領養,你還不去領養,這真是一個矛盾的社會,這般強調血緣、血統這樣的事是該被打破了。

問:的確,現在不孕的人越來越多了,對於領養這件事,應該是要化小愛為大愛。像美國對於領養這件事非常的開放,我常常看見很多白人家的小孩,有著各種不同的髮色及膚色。

【韓也有組織推認養】
嚴震生:對!特別是電影明星,比如說是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領養了好多小孩,還有更偉大的領養者,像是殘障兒,那我們今天這邊不討論這類,就純談論一般的領養。

美國青年畢業後,自我介紹寫的大概就是會說什麼語言、興趣、技能什麼等等。韓國青年畢業後,是先介紹自己的家庭,好像你的家庭血緣對了,你就是值得信任的。像韓國人對這種事情的重視,會影響到領養的問題,基本上從韓劇上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現在韓國有個組織,叫做Mission to promote adoption in Korea(在韓提倡領養任務),推廣在韓國領養的工作,當中的成員很多都是小時候被領養,長大後加入該組織推廣,他們認為養父母的愛其實更能造就小孩。像韓國這樣儒家、傳統、注重血緣的社會,我覺得應該在21世紀,社會人口的減少下,改變觀念。

問:問題是,被領養的孩子也會覺得自慚形穢,不好意思和別人說。

嚴震生:其實社會不用這樣的眼光看待,就會不一樣。我們也看到他們現在有領養家庭的聚會。台灣也有這樣的禁忌,父母不願意和孩子談論這方面的問題,但是至少我們現在有個固定集會的互助會,可以互相取暖。這是有幫助的,希望未來可以打破這樣的禁忌。

主持人:非常謝謝嚴老師接受我們的訪問,與我們談到韓國被領養的情結、文化及社會的反應。在節目的尾聲,想提醒一下大家,其實台灣也應該要推動領養。照顧別人的小孩是一種偉大的情操,值得鼓勵這樣收養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