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 漠視不公的GDP過時 應改GPI

莊瑞萌 2014/01/17 22:17 點閱 2979 次
:圖為一處正在大興土木的杜拜工地。澳洲學者指出,問世70多年的GDP只衡量經濟的表現,忽略了背後造成對社會成本的支出,因此,應該適時取代這種舊有指標。(photo by  Ryan Lackey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圖為一處正在大興土木的杜拜工地。澳洲學者指出,問世70多年的GDP只衡量經濟的表現,忽略了背後造成對社會成本的支出,因此,應該適時取代這種舊有指標。(photo by Ryan Lackey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GDP已經過時了?澳洲國立大學教授科斯坦薩在最新的《自然》期刊中發表看法,認為現階段衡量國家成功與否經常使用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已經過時,無法真正計算出發展經濟時對社會帶來的成本。因此,他建議各國應該開始討論制定新指標,例如將發展經濟時對社會產生成本納入計算的「真實發展指標」(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簡稱GPI),就是考量方案之一。

呼應科斯坦薩(Robert Costanza)看法的庫比舍夫斯基教授(Ida Kubiszewski)也同意,各國應該開始制定一個重新衡量國家富有程度的指標,科斯坦薩認為,70年前就出現的GDP,主要觀察國家經濟活動是否增加,因為傳統觀念經濟活動增加代表就業機會增加,隨之提高收入就讓社會安定,甚至可以避免造成世界大戰,但他指出,「GDP只衡量到市場交易,卻忽視對社會與環境產生的衝擊所造成的成本,也未將收入不均等實質條件納入。」

科斯坦薩認為,自從二戰結束後,幾乎世界各國都開始採用GDP衡量自己的經濟表現,但如果單純以GDP角度看待經濟活動,其目的便只會設法將收入極大化,過程中就容易犧牲掉效能、永續與平衡的獲利及彈性,他說,「這是不智之舉而且不永續,以美國安隆企業便是明顯例子,」一昧的倡導GDP,則隨之而來的包括犯罪、汙染、環境破壞與收入不均等後果。

因此,他建議未來新「GDP」指標,應該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連結,才能合乎現在各國的真實現況。根據聯合國指出,2015年時,將對外公布針對改善全球人民福祉的永續發展目標。

科斯坦薩與庫比舍夫斯基兩人同時建議,各國應該採用所謂「真實發展指標」(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簡稱GPI)取代GDP。自從1990年代開始受到重視的GPI,簡言之,就是衡量了一個國家的經濟福利,除經濟活動外,還將發展經濟同時產生的社會成本,例如環境破壞與自然及社會資源的耗竭納入統計。

庫比舍夫斯基也指出,先統計17個先進國家後即可發現,自1950年代起,不管GDP或GPI指標都出現成長,但從1970年代開始,GPI已經下滑,然GDP卻一直上升中,明顯看出兩者已經出現差距。

科斯坦薩也提醒,兩者的差距代表的深層意義,就是如果沒有新的衡量國家富裕程度指標,未來人民可能會繼續生活在一個漠視不公的社會,對大自然資源的恣意破壞,仍會一直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