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社長的話

社長與編輯主管不定時撰寫社會焦點事件省思,或醒報社務,與訂戶分享。

哀慟教堂搶殺案

2017/11/06 22:11

今天的醒報,我們帶著哀慟,為您從三個角度報導德州教堂槍殺案。(見3版) 一則是新聞,報導這起殺害小鎮7%人口的慘劇完整狀況;一則分析「近年美國教會致命暴力攻擊案件陡增統計的趨勢。有專家根據既有經驗指...

最重視國際新聞的報紙

2017/11/05 23:05

許多人感嘆台灣人缺乏國際觀,也常怪罪媒體太少報導國際議題,事實是,國際新聞雖然重要、多元、開闊,卻鮮少國人有興趣。 國際新聞太多的媒體其實並不討好。因為大家說歸說,真正喜歡國際新聞的還是少數。叫好與...

一例一休是怎麼回事?

2017/11/01 22:07

民進黨終於從善如流的收回一例一休,不但放寬彈性,也把做1給4的辦法取消,賴揆1日表示,會以1週的時間蒐集社會各界的聲音,預計11月中以前送到立法院審議,希望能夠儘速通過。 只是民進黨欠交代的,是...

資深記者難求

2017/10/31 22:47

媒體資深記者的養成並不容易,他需要見多識廣、廣結人脈(關鍵人物肯跟你掏心掏肺),才能寫出獨家角度或獨家新聞。 除了常識豐富,記者也要多閱讀、善歸納、懂推理,能化繁為簡抓重點、補充資料,報導才精闢。 ...

終身讀者的捐款

2017/10/30 21:20

有一位醒報終身訂戶上週末特別親自來醒報捐款10萬元,感謝我們報紙的知性內容,他雖然經常奔走海外,卻從不錯過閱讀每一天的醒報。 他特別提到,喜歡閱讀醒報的書摘,常常購買我們介紹過的書。 媒體是春...

潑酸事件與情感教育

2017/10/25 20:52

記者楊蕓說:「記得上週五一起床,臉書全被台大校園潑酸事件洗版,一方面看了心情很難過,一方面也一直在想著教育線可以怎麼延伸。之後慢慢有許多評論,包括立委、教授、甚至柯p,都說台灣應該要加強情感教育。 可是...

醒報軟硬兼施

2017/10/24 22:16

醒報重視公共政策、財經與國際新聞,因為這是可以提升讀者視野的硬新聞;活在當代,我們不能無知於世事的變化,畢竟這些變化、發展,會影響到我們安身立命。 以今天各版的新聞而言,不論是監督政府拚經濟(賴揆如...

有視野也有愛心的報紙(林意玲)

2017/10/19 22:09

掃毒、資安、攬才,這是今天新聞的重點,我們呈現給您的是立委對海關縱放毒品的厲聲質詢(2版),也是晶片身分證資安疑慮與盧廣仲資安宣導(3版),還有立院對攬才法案的正反論述。 醒報每一天為您守候國會殿堂...

醒報記者的觀察

2017/10/19 15:29

每天跑在第一線的醒報記者,內心的感觸如何呢?醒報首頁上有一欄《記者部落格》,每天記載他們採訪的幕後,有花絮、有辛苦、也有無奈,值得讀者欣賞玩味。 在此分享昨日採訪的部分心得: 羿菲說:「上午鬆綁白...

揚旗得勝(林意玲)

林意玲 2017/10/17 21:42

媒體理應是第四權,善於監督政府施政,為民眾福利把關,但是此時此刻卻是政治記者最難為的時代。 我們有一個整碗捧去的執政黨,同時也有一個力道軟弱的主要在野黨,當政府大剌剌的通過8400億前瞻條例時,大家...

吳念真與張忠謀(林意玲)

林意玲 2017/10/16 21:29

醒報最近立志要多提供一些有溫度的文章,讓每日的閱報成為動心與療癒的經驗。 除了恢復每日頭版「社長的話」的分享,記者也將盡量搜尋島上動人的演講、活動與故事,豐富醒報版面。 昨天我們的4-5版全文記錄...

生命短暫無常(林意玲)

林意玲 2017/06/11 19:33

這兩天全台灣籠罩在錯愕、痛悼的情緒中,因為《看見台灣》的導演齊柏林在開拍續集時,不幸墜機罹難。 多麼希望這不是真的,畢竟大家都感念他為台灣的美麗與台灣的醜陋所做的真實記錄。並且期望他繼續追蹤直至問題改善...

喧囂嘈雜的一束清音

林意玲 2017/05/25 22:24

大法官釋憲(民法不允許同婚是違憲)之後,各界一片錯愕!婚姻的定義改寫了,台灣「出名」了(亞洲最先進),而兩性問題,也更複雜了。 這是嚴肅的法學論述,除了兩位大法官提出卓爾不群的異見外,社會上少見清明...

輕薄短小之極簡閱讀

林意玲 2017/05/14 20:44

最近新聞清淡,本報接連減張出刊(今日兩大張),目的一為環保,一為省力。 本報既以「輕薄短小,極簡閱讀」為號召,一向強調深度報導,常將多個新聞來源與受訪對象,濃縮在短短一篇文章之中,讓記者像「熬雞精」...

媒體的冷靜與激情

林意玲 2017/05/09 19:44

這段日子裡,整個台灣社會都沉浸在林奕含之死,與瓊瑤與平家難堪的對立,感覺無比沉重落寞。 醒報沒有賣力追蹤報導這些事件的細節,卻非常關切生命的救贖,感慨世人不認識上帝的愛、能力、神蹟與永生,以致生命找不到...

後真相時代的媒體經營

林意玲 2017/04/23 21:59

後真相時代(post-truth)代表一個忽視真相、不顧事實的時代。當政治人物不再忌諱用數字唬人、當媒體可以為點閱率作假、斷章取義、誇大渲染,閱讀新聞成為一場荒謬的遊戲,認真報導新聞的媒體成為一個笑話(?...

又敏銳又熱心的讀者

林意玲 2017/01/11 23:12

醒報有心成為一份社會服務與社會良心,實在是非常勉強的。因為我們只有極少的人力與物力,能堅持理想超過8年,至今還在清苦的運作,絕對是「神蹟」,所見證的,正是上帝對台灣的憐憫與愛。 我們可以驕傲的說,台...

傷人的利箭

林意玲 2016/11/03 22:58

這個世界總是有人拚命在努力,有人卻專搞破壞;高貴與卑瑣都是人性。 (其實,上帝不用多說什麼,好整以暇看人類自相殘殺就夠了。) 網路上的惡意份子人稱「酸民」,一句閒話就可以置人於死;很多人上一分鐘是...

新政府厲兵秣馬

2016/05/26 22:57

520之後,台灣進行第三次政黨輪替,民進黨第二度接受人民付託,趕走國民黨而成為執政黨,可謂豬羊變色、攻守易位。 蔡英文總統甫就職,就出手快、狠、準,要求政府團隊要看得遠、想得深、溝通要到位;她在接任...

肯亞案反應過度 兩岸關係雪上加霜

2016/04/14 00:06

是刑事管轄問題,也是主權之爭;是選舉結局,也是民氣可用。一件肯亞案,竟演變成兩岸角力、朝野(?)爭出頭的僵局。 40多位台灣人被強押到中國受審,挑動了兩岸敏感神經—政治認同問題。它也發生在一個非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