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長與編輯主管不定時撰寫社會焦點事件省思,或醒報社務,與訂戶分享。
想透過新聞報導鼓舞士氣的努力注定失敗,因為世界上充滿了令人挫折無奈的新聞:怠惰徇私、不點不亮的官員;只顧自己政治前途的民意代表;黑心無良的 企業家; …除非報喜不報憂、粉飾太平,不然,我們只能奮力...
人活在世,所求無非就是「歲月靜好,平安無事」,聖經上教導我們的是「敬虔端正度日」,敬虔指的是對造物主心存敬畏,端正指的是行事為人常存無虧的良心。 在劇變的世界,願我們都學會如何度日。
「在世上有苦難,但在主裡有平安。」信靠上帝的人與一般人不同在哪裡? 在心中的篤定,他既不是無主的孤兒,自有天父緊密的保護與照顧。 不論在患難之時,戰亂之時、疫情之際,自有平安在心,十分穩妥。
疫情的時代是行善的時代,當人們受苦、染病、虛弱之時,是親友千載難逢的送暖契機。 疾風知勁草,患難見真情。若我們把握機會雪中送炭,只要一通電話,一碗雞湯,一句禱告,必叫人永生難忘。
確診解隔離不是結束,後遺症仍堪憂。 國際醫學界分析「長新冠」現象提醒注意腦霧、胸悶、乾咳、記憶力衰退與疲勞症狀,並呼籲開設長新冠門診。 願主安慰眾民,不因為確診而憂慮,並能及時發明新藥。
依稀才開始的2022 年已經過了一半,這真是個悲慘的半年,因為確診的人數、重症的人數、死亡的人數,以及打疫苗、買快篩、測PCR排隊折騰的人數都創下新高。 我們祈禱上帝,下半年能過得安舒一點。
曾有企業家說過,一日之計在昨晚,意指凡事提早規劃、超前部署,今日要完成的事,昨晚就規劃妥當了。 今日跨版書摘提到,一日之計在早起,4:30 起床讓你成為生命的贏家。
凡經歷過的才能知道其苦。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確診,民眾聞之竟有幾許欣慰,這不是幸災樂禍,而是覺得指揮官應可藉此對確診者與死者家屬感同身受。 耶穌基督釘十字架,並與哀哭者同哭,就是這意思。
病毒肆虐,雖然多數是輕症,但確診者的後遺症方興未艾,死亡人數也節節攀升。 雖說,大多數死者是自己有慢性病、或是拒打疫苗、或是年歲已高,但幾千位 不治的國人,仍令人極端不捨。
新聞媒體是烏鴉也是喜鵲,報喜訊也報惡訊,醒報跟其他媒體不同的是,我們的惡訊要帶出鼓勵與解決之道,我們的喜訊要提醒謙卑與警醒。 上帝呼召我們從事的是「建設性新聞報導」。
儘管世界上悲劇多、喜劇少,每天的報紙看不到幾則令人鼓舞的消息,但聖經上說:「祂使人夜間歌唱。」 因為有夜晚,才顯出白天的可貴,因為有夜晚,也才顯出夜間歌唱的信心與恩典啊。
疫情與物價加速民生的痛苦。 不論是年輕夫婦煩惱孩子打疫苗,還是勞工的租屋/ 租金、購屋/ 房貸壓力,以及買菜與外食帶來的荷包縮水,這些都是小老百姓的日常,政府也許管不了,上帝卻必顧念。
疫情盤桓不去,大家口罩也戴了,也禁足了,疫苗針也打了,快篩也篩了,甚至也確診過了。 只等何時全民免疫,期待可以回到從前,可以出國旅遊、可以聚餐、可以健身、可以一起敬拜上帝。
粽葉飄香,端陽佳節。這個端午節縱使籠罩在疫情之中,人們還是要苦中作樂,彼此相愛。 因為疫情不能使我們分散,反而讓我們的心靈更靠近。 聖經上說:「在苦難中得以完全。」願我們學習同舟共濟的恩典。
政府幫助中小企業推動淨零,目的卻不是為環境,而是經貿考量。 感慨的是,全世界推動愛環境最積極的是歐洲,他們透過貿易手段,達到保護環境的效果。 我們不懂愛地球的國家,只好被迫跟從。(1 版)
醒報每天報導國際與國內大事,如何選擇才能給讀者平衡的理解?如果倚輕倚重,讀者有可能感覺沮喪失落,也可能誤以為歌舞昇平。 編輯部每天清早查經禱告,盼能用上帝的眼光,心存悲憫,俯瞰世代。
用甚麼心情度日?縱使疫情緊急,端節假期還是按時來臨。日子還是要過,家人還是要顧,工作還是要做。 上帝並沒有應許我們天色常藍,但應許我們生活有力、行路有光、做工得息、試煉得恩、危難有賴。
詐騙手法日新月異,從假交友真詐財、空殼消費網站到釣魚簡訊都有,王建煊院長曾撰文說「騙子雖多,傻瓜更多」,現在詐騙已擴及全民,聖經說:「貪財是萬惡之根。」對騙子跟上當者都有警示。
染疫死亡昨天破紀錄,又有104個家庭呼天搶地,陷入絕望深淵,家人可能無法告別、無法收屍…。 指揮中心依然歸咎於死者多半有慢性病,或未打足疫苗。社會上 如何安慰數千位死者與家庭呢?
200 億租屋補助領不到、家庭與照服員瀕崩潰、兒童成防疫盲區…。每個記者會裡都是無助的面孔與嘶吼的呼籲,讓記者好不心痛。 呼籲有用嗎?記者報導有用嗎?希望有權力的人不要充耳不聞,更懇求上帝施恩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