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衝突進緩衝期 我需分散稀土風險

呂翔禾 2025/11/03 14:56 點閱 280 次
國策研究院的座談會上,學者呼籲強化AI輸出、稀土風險風散等面向,增加國際影響力。(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國策研究院的座談會上,學者呼籲強化AI輸出、稀土風險風散等面向,增加國際影響力。(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美中談判告一段落,目前進入喘息期,台灣要把握此時機,強化分散稀土風險與國際合作!」學者林常青3日在座談會表示,APEC在大會宣言中除了AI創新與供應鏈議題外,也有關注人口問題、能源與觀光文化產業,呼籲台灣可輸出因應經驗。學者王文岳也說,台灣應加強與韓國、印尼與菲律賓等國家合作。

儘早因應稀土風險

國策研究院3日舉行「地緣政治新局勢」座談會。成大經濟系主任林常青表示,此次APEC峰會圍繞「連結、創新、繁榮」三大政策,在區域整合強調非關稅措施、國營事業、競爭與勞動環境等新議題;供應鏈政策則聚焦通關數位化與風險分級,還有強化數位基礎設施、關注青年創業、技能培育、AI在能源與醫療應用與高齡社會的勞動參與等多樣議題。

林常青認為,在其中我方可關注人口議題(少子化、高齡化)、能源轉型與觀光文化產業,在APEC周圍則有吉隆坡峰會、川習會的「戰術性降溫」等,但其中稀土問題是暫緩出口管制,但並非解除,因此林常青呼籲,我國應以多元長約+回收商轉+在地化試產等方式,以分散中國稀土風險。

矽盾要多往新南向

中山亞太所教授郭育仁指出,川普4月宣布對等關稅,美中至今5個月談了5次貿易磋商,其實雙方已經發現,高關稅與相互制裁報復可能會出現兩國無法承受的風險,因此之後美中關係進入有序脫鉤的階段,例如中國管制稀土出口,美國管制高科技,雙方背後已經各有盤算與忌憚。

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王文岳指出,東南亞地區成為美中競爭前線、且南海海域與台海有著地緣連結,因此,台灣須強化自身防衛能力與區域安全連結,特別是在情報監偵、海空聯防、危機溝通機制上不得鬆懈。經濟上,台灣需建構更具韌性的「矽盾」,透過深化「新南向政策」與美日歐印等民主經濟體供應鏈合作,降低對單一市場過度依賴。

輸出AI與社服方案

王文岳表示,APEC 成果的供應鏈框架有利台灣 AI 晶片出口,但面對中國「世界 AI 合作組織」挑戰,台灣應推動「台灣 AI 倡議」,深化與韓國、印尼聯盟。同時應採「多軌並進」,包括擴大 CPTPP 申請、鎖定東南亞市場,同時透過「民主供應鏈」與美國、菲律賓合作。

「台灣可輸出可信賴AI與高齡社會服務!」林常青則表示,在《APEC AI 倡議》與《人口變遷合作框架》下,我國可主打「可信任 AI」(醫療、製造、GovTech)與高齡社會服務/就業再培訓的場域與標準,爭取在測試與標準化上的國際領導或先行地位。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