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咖啡坊》燃油車、純電車何為文明象徵?

邱文福 / 作家 2025/10/08 16:23 點閱 1035 次
豐田強調其未來全新固態電池車10分鐘充電,行駛1200公里。(網路截圖)
豐田強調其未來全新固態電池車10分鐘充電,行駛1200公里。(網路截圖)

一百多年前,燃油車打敗電動車(愛迪生時代),電動車幾乎完全消失,油車一枝獨秀,直到一個世紀過去,忽然電動車再出現,然後有人宣稱純電動車才是文明的象徵。

燃油車與電動車差異

一個世紀以前,結構複雜的燃油車打敗電動車,有人說主要背景是因為石油被發現,簡言之,就變成洛克斐勒把愛迪生打趴,再細論追究則是愛迪生不該糟塌特斯拉(百年恩怨),或者說是直流電與交流電沒搞好,於是這電打那電,踩亂陣腳,因此讓燃油車出現轉機,純電車就此沒落。

事實上,燃油車需要的不只是複雜的四衝程內燃機(略過二行程、三行程的故事),她還需要一個啟動馬達,一個發電機,一組動力接續的離合器,然後還要一組變速系統,然後才是跟電動車一樣的底盤組、剎車系統與輪胎。簡言之,電動車只需要一座大電池組跟馬達,他可以廢棄變速系統直接讓馬達取代,只是這馬達跟燃油車的啟動馬達不同。


”AA”

電動車只需要一座大電池組跟馬達,他可以廢棄變速系統直接讓馬達取代,只是這馬達跟燃油車的啟動馬達不同。(網路截圖)

”AA”

車用固態電池強調的是充電次數減少,行駛里程更長。(網路截圖)

文明的象徵是否正確

企業家童子賢說電力是文明象徵,所以他預測電動車終將擊敗燃油車,他甚至也對油電混合車不以為然,至於氫能車倒沒聽說他有何看法。關於電力,童子賢也十分鍾情於核能發電,或許因此他會對電動車如此推崇,因為這樣的假設是核能發電將成為人類最重要的電力來源,也就是核融合在人類世界已經完全得到解決方案,核能發電再無核廢料問題,電力得到完全解方。


”AA”

豐田的氫能車友氫燃料電池與氫動力引擎兩種模式。(網路截圖)

如果核融合得到完全解答,也許那個文明的象徵是可以期待的。但是,在那個未知世界來臨之前,我們可以獨厚這個假設,讓純電車在台灣成為唯一可以免貨物稅、免牌照稅的商品嗎?

也就是說,完全犧牲明明可以讓人使用更加放心的混合動力車,或者當然更接近完全綠能的氫能車輛?讓依然被諷刺為「用肺發電」的燃油、天然氣發電為主的台灣現狀,獨厚純電車?

用甚麼代價豪賭未來

童子賢在一場活動中,與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對談並接受觀眾提問時,表示「燃油車、電動車終將發展成兩個系統」,但他認為電才能做精密控制,是文明的象徵,燃油車對上電動車終將敗下陣來。他的前提也是「固態電池」的商機,因為固態電池續航里程可達1,000公里以上,他看好電動車未來的原因在於「電可以精密控制,電池還可以充電,機械車走走停停、能源效率差,電力是進步的象徵」。

事實上,燃油車進入1990年代開始採用電子控制系統,引擎效率已大幅提升,本世紀後更是精進。而燃油車與電動車都是要透過機械原理的變速箱、馬達去驅動輪胎,唯一差異只是內燃機與電池。電池的進步、製造、使用以及後續的淘汰回收,事實上比起內燃機的永續使用大大不同。


”AA”

賓士汽車的 EQS 車款試裝固態電池後,宣稱續航達1200公里。(網路截圖)

車輛產業的技術與未來

從環保角度看內燃機,早年的內燃機維修只需要更換汽缸套,內燃機即使繼續使用,並非整座內燃機拋棄,電池車卻不可能,只能整座拋棄。而未來的氫能引擎道理與內燃機一樣,這正是日本豐田集團的豐田章男奉勸台灣發展賽車經濟精進車輛工藝,以及朝向氫能動力的真實意義。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