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今科技發展迅速,犯罪型態急遽轉變,警政工作日益繁重,特別是詐欺犯罪頻傳,警力經常投注於防止車手ATM提領的守望勤務,但警力有限,基本上無法24小時針對某處治安要點全天候查察守望,此時若能有民力挹注,如全民斬車手拿獎金、守望相助隊巡邏查察等,實可協助警方掃除社區治安死角,強化自我防衛力量。
居民比警察清楚
不可諱言的是,居民才是真正24小時生活在社區的人,社區內的風吹草動肯定比警察更為清楚,諸如以往警方查獲毒品工廠、詐欺水房、職業賭場等,全都仰賴熱心民眾提供相關犯罪徵候,諸如人口出入複雜、半夜噪音擾鄰及空氣味道刺鼻等,尤其歸納眾多犯罪學研究發現可知,社區解組現象、鄰里關係良窳為犯罪被害的重要因素,住家附近之社會解組現象越低、社區內鄰里關係越高,侵入住宅竊盜、詐欺受騙等被害情形則越低。
另從集體效能理論可知,居民互動良好且具有高集體凝聚力之社區,可產生較多的社會信任,形成社區生活規範與排他性,對於進入社區的陌生人亦會多加關注,不啻擁有豐厚的內聚式社會資本。
守望相助效用強
爰此,若能有效發揮社區的集體效能,不但能遏止犯罪動機,又讓犯罪者轉而對其他對象或地點實施犯罪,產生「犯罪轉移」,例如曾有守望相助隊發現社區內有針對獨居老人家實施檢測瓦斯桶收費的詐騙集團,透過警政通報使渠等落荒而逃。
從實務上來看,當特定區域的犯罪機會減少時,基本上犯罪行為並未實際消失,而是轉移到其他區域、時間、目標或犯罪類型上,如現今犯罪類型轉移至詐欺犯罪,讀<無限賽局>一書中可知,如果選擇有限思維,基本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會專注於解決某個單一的犯罪事件,恐將靜候下一個犯罪事件發生。
犯罪預防無限賽局
若我們選擇無限思維,將犯罪預防工作視為一個「無限賽局」,我們只須營造一個良好的社區文化,營造集體社區意識,讓犯罪不進入社區,圖謀不軌之人當然無法靠近,如以此推廣,每個社區都合力共好、公私協力,甚至跨域整合組成異業聯盟,不但讓員警免於績效之苦,又能提升鄰里感情,使生活環境更好、整體犯罪率降低,不啻變成一件自然簡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