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澎湖有草無木前的林相

蕭家興 / 都市計畫技師 2025/09/16 15:13 點閱 152 次
澎湖樹穴尺寸為樹木考量十年的根系生長空間,挖出玄武岩後補填客土,以利根系的長期發展。(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提供)
澎湖樹穴尺寸為樹木考量十年的根系生長空間,挖出玄武岩後補填客土,以利根系的長期發展。(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提供)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常常往返台北松山與澎湖馬公之間,不管是一票難求的春夏旅遊季節,還是海風冷冽蕭瑟、遊客稀疏的秋冬季節。

看到受季風、海浪、海流影響較小的寧靜內海以及波濤洶湧的外海景象;咾咕石民宅建築、石砌菜宅矮圍牆的地景地貌;海上漁火點點、漁港認真補網移工、漁村純樸老弱婦孺的人文環境景觀,總是相當感動。

銀合歡林相戕喪生態

可惜,在路邊放眼望去,只剩下生命力強韌的銀合歡,由荒野侵入田野、農地、良田、從鄉村侵入城鎮,不再見到原是番薯、花生、高粱等田野景觀。

古代方志評論澎湖的生態環境為有草無木之島,我想必有其因。日據時期,日本人在屏東、澎湖離島引進銀合歡作為薪柴。如今,民眾用瓦斯,不用燒柴;老厝人去樓空而被銀合歡侵入,甚至淹沒荒廢;周邊菜圃不再耕作,荒煙漫草加速銀合歡蔓延,滿山遍野的銀合歡單一林相,使生態脆弱,生物鏈斷層。

先人種樹 後人乘涼

台灣離島都有相同的天然處境,乾旱少雨、夏日炙熱、冬季東北季風強勁、風沙大、鹽分高、需要林蔭卻植栽不易。金門早期的大樹相傳不是被鄭成功砍樹造舟,就是伐樹煮鹽,以致大樹短少消失。
幸好軍隊進駐,雖一度伐木取用後大規模造林,打造成海上公園。馬祖亦然,昔日的馬祖童山濯濯,也是在島上軍民辛勤植栽變為綠意盎然的海上公園。

十年樹人 百年種木

澎湖離島足以引為自豪的,應是海洋、漁村聚落、咾咕石菜宅、擋風矮圍牆等人文環境特色,而不是迎合遊客欣賞燦爛卻短暫的煙火、以及拍過就換的打卡裝置藝術。

澎湖全島似乎已滿足於夏季海洋花火節的人潮,餐飲住宿及購物的觀光利益;地方政治生態汲汲營營水泥鋪面、硬體設施等建設經費;在地民眾對生活周遭的銀合歡林相見怪不怪,並沒有長遠林蔭綠化的願景及企圖心。

澎湖宜擴編林務單位,找出適應當地環境的原生、特有及海岸植物,專案開闢苗圃育苗,以叢植或群植方式遍植耐鹽、耐風、耐旱的林木物種,多樣化植栽綠化澎湖諸島。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